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严肃穆的葬礼场景,同时抒发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对世事的感慨。
开头两句写葬礼的仪式感:低沉的笳声催促着清晨的祭奠,红色的招魂幡指向青山。这里用声音和色彩营造出肃穆氛围,暗示逝者身份尊贵("晋公"可能是高官)。
中间四句通过时空对比形成强烈画面感:夕阳照着新坟,秋风中老部下归来。这里"新茔近"与"故吏还"形成新与旧的对照,暗示人事变迁。接着笔锋一转,歌颂逝者生前功绩——他本应像汉代名臣那样光耀朝廷,为朝廷扫清边关外患。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为下文铺垫。
最后两句是全诗情感爆发点:如今天意难测("天难问"),世间充满变幻无常的浮云。这里用"浮云"暗喻朝廷的动荡或人生的无常,表达了对功业未竟的遗憾和对世道艰难的感慨。
全诗通过葬礼场景切入,将个人哀思与家国情怀相结合,用夕阳、秋风、浮云等意象营造出苍凉意境,在缅怀逝者的同时,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。语言凝练而富有画面感,情感层层递进,最后落在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慨叹上。
顾况
顾况(生卒年不详),字逋翁,号华阳真逸(一说华阳真隐)。晚年自号悲翁,汉族,唐朝海盐人,(今在浙江海宁境内)人。唐代诗人、画家、鉴赏家。他一生官位不高,曾任著作郎,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,贬饶州司户参军。晚年隐居茅山,有《华阳集》行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