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双调】大德歌 其三

郑元和,受寂寞,道是你无钱怎奈何?
哥哥家缘破,谁着你摇铜铃唱挽歌。
因打亚仙门前过,恰便是司马泪痕多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曲子讲的是一个叫郑元和的穷书生,日子过得特别惨。没钱没势,连亲哥哥家都败落了,只能摇着铃铛给人唱丧歌混口饭吃。有一天他路过青楼女子李亚仙的门前,心里难受得不行——就像当年穷困潦倒的司马相如一样,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。

作者用大白话写出了底层文人的辛酸: 1. "无钱怎奈何"像在自嘲:没钱能怪谁呢?活该受罪! 2. "摇铜铃唱挽歌"这画面特别扎心,读书人沦落到靠丧事赚钱 3. 最后用司马相如的典故(汉代才子也曾穷得吃不起饭),让读者感受到:再有才华的人,没钱照样活得憋屈。

全篇没有华丽辞藻,就像听街坊聊天,但把穷书生的尊严扫地、爱情无望的苦闷写得特别真实,让人看了又心酸又共鸣。

关汉卿

关汉卿(约1220年──1300年),元代杂剧作家。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,“元曲四大家”之首。号已斋(一作一斋)、已斋叟。汉族,解州人(今山西省运城),与马致远、郑光祖、白朴并称为“元曲四大家”。以杂剧的成就最大,一生写了60多种,今存18种,最著名的有《窦娥冤》;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,如:《单刀会》、《单鞭夺槊》、《西蜀梦》等;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、套数10多首。关汉卿塑造的“我却是蒸不烂、煮不熟、捶不匾、炒不爆、响珰珰一粒铜豌豆”(〈不伏老〉)的形象也广为人称,被誉“曲家圣人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