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香 余昔和石帚暗香疏影二曲为感西湖之别也,今冷红阁子落成经年,不可无词以报春,再赋梅枝,切情惆怅。
画春一色。
更绕阑唤起,东风双篴。
漫下玉阶,不惜高枝为谁折。
长记西楼别宴,题红处、都成愁笔。
算此际、索笑重逢,花下月同席。
南国。
往事寂。
叹梦老石湖,乱雪香积。
翠禽暗泣。
曾见盈盈正长忆。
休倚横桥十四,低唱遍、烟波空碧。
似旧曲、人好在,最难再得。
更绕阑唤起,东风双篴。
漫下玉阶,不惜高枝为谁折。
长记西楼别宴,题红处、都成愁笔。
算此际、索笑重逢,花下月同席。
南国。
往事寂。
叹梦老石湖,乱雪香积。
翠禽暗泣。
曾见盈盈正长忆。
休倚横桥十四,低唱遍、烟波空碧。
似旧曲、人好在,最难再得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以梅花为线索,串联起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当下的惆怅。全词情感细腻,通过今昔对比,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伤。
上片从眼前春景写起:画一般的春色中,东风吹响双笛,仿佛在唤醒沉睡的回忆。梅花飘落台阶,却不知为谁而开。这里用"不惜高枝为谁折"的梅花,暗喻无人欣赏的孤独。接着回忆当年在西楼与友人分别的宴会,那时题诗的红笺如今都成了忧愁的见证。最后幻想若能重逢,定要在月下花间把酒言欢。
下片转入深沉感慨:江南旧事已随岁月沉寂,连石湖(可能指代某处胜地)的梅花也老了,只剩下零乱的雪和残留的香气。这里用"翠禽暗泣"(青鸟暗自哭泣)的拟人手法,烘托出悲伤氛围。结尾最为动人:劝自己别再倚靠那座熟悉的横桥,因为即便唱遍当年的歌谣,眼前也只有空荡荡的烟波。最后点明主旨——当年的曲调还在,但想要找回从前的人和事,却再也不可能了。
全词最打动人心的,是那种"景物依旧,人事已非"的深切遗憾。作者用梅花作媒介,将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孤寂自然衔接,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。特别是结尾"似旧曲、人好在,最难再得"三句,就像我们今天翻看老照片时的感叹——照片里的笑容还在,但那段时光永远回不去了。
郑文焯
郑文焯(1856~1918)晚清官员、词人。字俊臣,号小坡,又号叔问,晚号鹤、鹤公、鹤翁、鹤道人,别署冷红词客,尝梦游石芝崦,见素鹤翔于云间,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,奉天铁岭(今属辽宁)人,隶正黄旗汉军籍,而托为郑康成裔,自称高密郑氏。光绪举人,曾任内阁中书,后旅居苏州。工诗词,通音律,擅书画,懂医道,长于金石古器之鉴,而以词人著称于世,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,所著有《大鹤山房全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