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经孙氏陵诗
昔在零陵厌,神器若无依。
逐兔争先捷,掎鹿兢因机。
呼噏开伯道,叱咤掩江畿。
豹变分奇略,虎视肃戎威。
长蛇衄巴汉,骥马绝淮淝。
交战无内御,重门岂外扉。
成功举已弃,凶德复而违。
水龙忽东骛,青盖乃西归。
朅来已永久,年代暧微微。
苔石疑文字,荆坟失是非。
山莺空曙响,陇月自秋晖。
银海终无浪,金凫会不飞。
阒寂今如此,望望沾人衣⑴。
逐兔争先捷,掎鹿兢因机。
呼噏开伯道,叱咤掩江畿。
豹变分奇略,虎视肃戎威。
长蛇衄巴汉,骥马绝淮淝。
交战无内御,重门岂外扉。
成功举已弃,凶德复而违。
水龙忽东骛,青盖乃西归。
朅来已永久,年代暧微微。
苔石疑文字,荆坟失是非。
山莺空曙响,陇月自秋晖。
银海终无浪,金凫会不飞。
阒寂今如此,望望沾人衣⑴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的陵墓(孙氏陵)的凄凉景象,通过今昔对比,表达了历史兴衰、功名成败的感慨。全诗可分为三部分:
1. 历史辉煌(前12句) 诗人回忆孙氏(可能指孙权家族)当年的辉煌:在乱世中争夺天下("逐兔""掎鹿"比喻争夺政权),气势如虹("叱咤掩江畿"),用兵如神("豹变分奇略"),威震四方。他们曾控制巴蜀、淮河等战略要地,城池坚固("重门岂外扉"),但最终因"凶德"(道德败坏)而失败,霸业成空("成功举已弃")。
2. 陵墓荒凉(中间8句) 镜头转到眼前的荒坟:年代久远("朅来已永久"),墓碑长满青苔,字迹模糊,真相难辨。只有山莺鸣叫、秋月照耀,陪葬的金银器物("银海""金凫")早已失去光彩,一切归于死寂。
3. 人生感慨(最后2句) 面对这荒凉场景,诗人不禁落泪("沾人衣"),暗示再辉煌的功业终将被时间湮没,流露出对历史无情的叹息。
诗歌魅力: - 用"豹变""虎视"等动物比喻,生动展现当年的英武气概 - "苔石""荆坟"与昔日的戎马威风形成强烈反差 - 结尾的眼泪不直接说悲伤,却让读者感受到深沉的历史苍凉感
核心思想: 通过一座陵墓的兴衰,揭示权力争斗的虚幻性,提醒世人:再强大的功业也敌不过时间,唯有道德才能经受历史考验。
何逊
南朝梁诗人,字仲言,东海郯(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)人,何承天曾孙,宋员外郎何翼孙,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。八岁能诗,弱冠州举秀才,官至尚书水部郎。诗与阴铿齐名,世号阴何。文与刘孝绰齐名,世称何刘。其诗善於写景,工于炼字。为杜甫所推许,有集八卷,今失传,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。后人称"何记室"或"何水部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