咏利城山居

五岳盘神基,四渎涌荡津。
动求目方智,默守标静仁。
苟不宴出处,托好有常因。
寻元存终古,洞往想逸民。
玉洁箕岩下,金声濑沂滨。
卷华藏纷雾,振褐拂埃尘。
迹从尺蠖曲,道与腾龙伸。
峻无单豹伐,分非首阳真。
长啸归林岭,潇洒任陶钧。

译文及注释

五岳盘神基,四渎(dú)涌荡津。
五岳:泰、衡、华、恒、嵩为上古时天子封禅祭祀的五座大山,并称为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岳。神基:神仙居止处,多指大山。《隋书·薛道衡传》有句“帝系灵长,神基崇峻。”四渎:淮、江、河、济为上古时天子封禅祭祀的四条大川,并称东、南、西、北四渎。渎,大河也。荡津:平坦的水洼。

动求目方智,默守标静仁。
动求句:行动时以正直的智谋和思虑为目的。

苟不宴出处,托好有常因。
苟不句:谓倘若不能适应仕途进退的变化。

寻元存终古,洞往想逸民。
寻元:元通源,追寻根源。终古:久远的往昔、上古时代。洞往:回顾往昔。洞意为洞悉、透彻。逸民:亦作佚民,即隐居避世者。

玉洁箕(jī)岩下,金声濑(lài)(yí)滨。
玉洁:形容隐士的情怀像玉石一般洁白无瑕。箕岩:箕山的岩壑。箕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,亦名许由山,唐尧时高士许由隐居于箕山之下、颖水之阳。金声:形容前贤的名声像黄金一般光辉明亮。濑:指沙石上流过的急水。沂:崖岸。

卷华藏纷雾,振褐(hè)拂埃尘。
卷华句:美丽的花朵掩藏在浓密的雾里。褐: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,本系穷人所服,此指隐居避世者粗朴的衣物。

迹从尺蠖(huò)曲,道与腾龙伸。
迹:行为、行止、行迹。尺蠖:一种昆虫的幼虫,俗称造桥虫,虫体细长,行动时能屈伸变形。道:一般指人生观、世界观、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。腾龙:在空中飞腾的龙。

峻无单豹伐,分非首阳真。
峻:高大。单豹:古之高士。伐:功劳。分:名分、才赋。首阳:山名,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,相传为上古时著名高士伯夷、叔齐两兄弟隐居采薇之处,此处亦以首阳山名代指夷、齐二人。真:真诚、真实。

长啸归林岭,潇洒任陶钧。
林岭:树林与山岭,泛指隐居之处。潇洒:洒脱、毫无拘束的样子。陶钧:原为制作陶器时所用的转轮,此处引申为创。

注释

①五岳:泰、衡、华、恒、嵩为上古时天子封禅祭祀的五座大山,并称为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岳。神基:神仙居止处,多指大山。《隋书·薛道衡传》有句“帝系灵长,神基崇峻。”四渎:淮、江、河、济为上古时天子封禅祭祀的四条大川,并称东、南、西、北四渎。渎,大河也。荡津:平坦的水洼。
②动求句:行动时以正直的智谋和思虑为目的。默守句:静守时以仁慈相爱为处世的标准。
③苟不句:谓倘若不能适应仕途进退的变化。托好句:谓仍有永久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爱好和志向。
④寻元:元通源,追寻根源。终古:久远的往昔、上古时代。洞往:回顾往昔。洞意为洞悉、透彻。逸民:亦作佚民,即隐居避世者。
⑤玉洁:形容隐士的情怀像玉石一般洁白无瑕。箕岩:箕山的岩壑。箕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,亦名许由山,唐尧时高士许由隐居于箕山之下、颖水之阳。金声:形容前贤的名声像黄金一般光辉明亮。濑:指沙石上流过的急水。沂:崖岸。《汉书·张良传》有“良受书于邳沂。”
⑥卷华句:美丽的花朵掩藏在浓密的雾里。褐: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,本系穷人所服,此指隐居避世者粗朴的衣物。
⑦迹:行为、行止、行迹。尺蠖:一种昆虫的幼虫,俗称造桥虫,虫体细长,行动时能屈伸变形。道:一般指人生观、世界观、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。腾龙:在空中飞腾的龙。
⑧峻:高大。单豹:古之高士。《庄子》云“鲁有单豹者,岩居而水饮,不与民共利,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。”伐:功劳。分:名分、才赋。首阳:山名,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,相传为上古时著名高士伯夷、叔齐两兄弟隐居采薇之处,此处亦以首阳山名代指夷、齐二人。真:真诚、真实。
⑨林岭:树林与山岭,泛指隐居之处。潇洒:洒脱、毫无拘束的样子。陶钧:原为制作陶器时所用的转轮,此处引申为创

简析

利城系东汉时所设之郡,郡治即名利城,在江苏省赣榆县西南,三国时废。支遁出家后,最初便在利城境内山区隐居。这首诗先从利城山区地理形势写起,接着阐述了隐士们之所以要隐居的原因,然后详细记叙了作者自己的隐遁生涯,表示了坚定地抛弃世俗杂念,归依自然的决心。支遁虽为东晋时一流高僧,为般若学即色宗著名代表人物,但身处玄学盛行之魏晋时代,无法超脱时代的影响,故其诗写得玄虚古奥,甚至有些晦涩,当然也离尘拔俗,不带一点人间的烟火味。建、造就及造物之功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古代隐士的生活场景,通过对这些景观和生活的描述,表达了作者对自然、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

诗的开头提到“五岳盘神基,四渎涌荡津”,意思是五岳如同神灵的根基,四渎(江河)如同神灵涌动的源泉,说明自然界的壮丽景观仿佛有生命力,令人敬畏。接下来,“动求目方智,默守标静仁”是说,追求外在的人有时候会用聪明才智去表现自己,而内心宁静的人则能够保持谦逊和仁爱的态度。

“苟不宴出处,托好有常因”,这里的“宴出”指的是宴请宾客或出外游玩,“出处”指的是进退,意思是如果是出于给人留下好印象的目的而去宴请或出游,那么这种行为就显得不真诚;反之,如果是因为心中有所追求或爱好而去,那才是有意义的。“寻元存终古,洞往想逸民”提到寻找原始的本质,想象古代的隐士,表达了一种向往古代超脱尘世、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。

接下来的几句话“玉洁箕岩下,金声濑沂滨”,描述了岩石下如玉般洁净,水流声如同金钟响亮,展现了一种清新、纯净的自然之美。“卷华藏纷雾,振褐拂埃尘”则是说,卷起华丽的披风,藏起纷乱的世俗烦恼,拂去尘埃,表达了作者希望远离喧嚣、追求宁静的决心。“迹从尺蠖曲,道与腾龙伸”,比喻人的行为虽然曲折,但内心的道路却能像腾龙一样伸展,这是一种对个人品质和内心力量的肯定。

“峻无单豹伐,分非首阳真”中的“单豹”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隐士,这里说即使身处险峻之地,也不需要像单豹那样孤芳自赏;而“首阳真”则指的是不为世俗所动,坚守本心,这里强调的是追求真实和内心的纯粹。“长啸归林岭,潇洒任陶钧”则是诗人理想化的生活态度,长啸着回到山林,自由自在地生活,随心所欲地面对人生的挑战。

综上所述,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隐居生活的美好,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、真实和宁静生活的向往,同时也表达了对真实自我和内心的追求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