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殷卿的读书人,科举考试考了十次都没成功,最后决定放弃功名回老家。诗人用很接地气的语言,写出了这个失意文人的故事。
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主题:殷卿考了十次都没考上,突然想通要回山里老家。这里"嵓居"就是山里的房子,"独行"说明他决定得很干脆,有种看破红尘的感觉。
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写他的处境:他明明认真钻研过圣贤书(绝编义指苦读),结果在现实社会里(风尘)白白浪费了青春(弃繻生是汉代典故,指放弃功名)。老家条件也不好(山田薄指收成差),唯一安慰是乡亲们酿的土酒(野酝清)还不错。
最后两句最打动人:人到中年朋友越来越少(群从少),临别时互相看着,那种不舍特别强烈。诗人没说大道理,就用"相看欲别"这个细节,把中年人的无奈和温情都写出来了。
整首诗好就好在真实。不美化失败,也不刻意卖惨,就是把一个普通读书人的失意、乡愁和中年感慨平实地写出来。特别是最后那个欲言又止的告别场景,现代人看了也会共鸣——谁没有过"混得不好但还有人情味"的体验呢?
权德舆
权德舆(759年-818年), 字载之。天水略阳(今甘肃秦安东北)人,后徙居润州丹徒(今江苏镇江)。唐朝文学家、宰相,起居舍人权皋之子。权德舆掌诰九年,三知贡举,位历卿相,在贞元、元和年间名重一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