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月夜场景,语言清新自然,充满生活气息。
前两句"三八良宵正此天,三更残月上楼前"点明了时间:农历十五的夜晚,三更时分(约半夜11点到凌晨1点),一弯残月悄悄爬上楼头。这里用"良宵"二字,暗示这是一个让人心情愉悦的美好夜晚。
后两句"嫦娥早起梳妆罢,斜插银梳向鬓边"最为巧妙。诗人把月亮比作神话中的嫦娥仙子,说她在清晨梳妆打扮后,把银色的梳子斜插在鬓角。这个比喻既生动又贴切——那弯弯的月牙不正像一把斜插的银梳吗?
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: 1. 把常见的月夜景象写得活灵活现,让静止的月亮有了人的动作和情感 2. 用"梳妆""插梳"这样日常的女性梳妆场景,让高悬夜空的月亮变得亲切可感 3. 通过"银梳"这个意象,既写出了月亮的颜色,又表现了它的形状,一语双关
诗人用简单的生活化比喻,把月亮写得既美丽又有人情味,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位优雅的仙女正在对镜梳妆,为夜空增添了一抹动人的光彩。
苏福
苏福,潮阳(今广东惠来县)人。少孤,生有夙慧,八岁能属文,人呼为神童。洪武间举童子科,赴京,以年少,令有司护还。卒年十四。所著《秋风辞》、《纨扇行》,时皆称之。清康熙《潮州府志》卷九上有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