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均章画虞山图

中阳山人思超逸,图写江山用金碧。
沧海红尘几度飞,尚有人间留妙迹。
层峦万叠烟雾浮,禅宫道院当山头。
浮屠屹立遥汉外,危石正瞰清溪流。
平桥渡水西林去,草屋茅亭隔烟树。
童子携筇独鹤随,仙人背立溪桥路。
前山矗矗知几重,悬崖怒瀑飞晴虹。
渔舟影没汀树远,牧童声断江天空。
中阳妙手谁复拟,咫尺依稀如万里。
仙岩有路疑可到,便欲振衣凌拂水。
君不见吴山吴水南海堧,随闇老人留七年。
红桥画舫姑苏市,晚稻香粳湖上田。
江山千里总奇绝,我昔思归情惘然。
还君此画一长叹,花外声声啼杜鹃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《王均章画虞山图》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,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,展现了虞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思乡之情。

诗的开头提到"中阳山人",即画家王均章,他画技高超,用金碧辉煌的色彩描绘江山。尽管沧海桑田,世事变迁,但他的画作依然留存人间。接着,诗人详细描述了画中的景象:层层叠叠的山峦被烟雾笼罩,山头上坐落着禅院和道观,高塔耸立,危石俯瞰着清澈的溪流。平桥横跨溪水,通向远处的西林,草屋茅亭掩映在烟雾缭绕的树林中。画中还有童子拄着竹杖、独鹤相随,仙人背立溪桥,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。

前山高耸,悬崖上的瀑布如彩虹般飞泻而下,渔舟的影子和牧童的声音渐渐消失在远方,天空显得格外空旷。诗人赞叹王均章的画技高超,咫尺之间仿佛能展现万里江山,让人感觉仙山可及,甚至想振衣前往。

最后,诗人联想到吴地的山水,回忆起自己在南海边生活的七年时光。红桥画舫、姑苏市井、晚稻香粳、湖上良田,这些江南美景让他心生向往。面对这幅画,诗人不禁长叹,杜鹃的啼叫声更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。

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描绘,展现了虞山的壮美和仙气,同时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。画中的山水与诗人记忆中的江南美景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幅既真实又充满想象的艺术画卷。诗人借画抒怀,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,情感真挚动人。

周榘

字于平,号幔亭,江宁(今南京)人。与袁枚(一七一六至一七九七)友善。穷六书源流,一波一磔不苟下。尝登泰岱、游黄山镌名最高岭,手摩扬开母石阙、太室碑以归。多巧思,能于尺绢画江河万里,兼善天文历算。所学穷凿幽隐。卒年六十六。有幔亭集。《小仓山房文集、清画家诗史、中国艺术家徵略》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