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鹤仙 悼巴金(2005.10)
叹仙人鹤起。
问此后、谁知家春秋事。
悲欢百年里。
顾沧桑,荣辱为文宗诔。
哀情怎已。
雾雨电、寒园夜憩。
不忍将、赤子丹心,尽圮与荒唐世。
曾是,巴黎学子。
逐自由行,岂平庸辈。
天才早慧。
千秋笔,中外声蜚。
负盛名,半世享清誉永,未料华章困馁。
录真言,忏悔相随,玉如此碎。
问此后、谁知家春秋事。
悲欢百年里。
顾沧桑,荣辱为文宗诔。
哀情怎已。
雾雨电、寒园夜憩。
不忍将、赤子丹心,尽圮与荒唐世。
曾是,巴黎学子。
逐自由行,岂平庸辈。
天才早慧。
千秋笔,中外声蜚。
负盛名,半世享清誉永,未料华章困馁。
录真言,忏悔相随,玉如此碎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是悼念文学大师巴金的,用深情的笔触回顾了他的一生。全词分为三部分:
第一部分(开头到"尽圮与荒唐世")写巴金逝世带来的震撼。开篇"叹仙人鹤起"用驾鹤西去的典故暗示巴金离世,接着用"家春秋"双关,既指巴金代表作《家》《春》《秋》,也惋惜随着他的离去,那段历史记忆将逐渐模糊。"悲欢百年"概括了巴金跨越世纪的传奇人生,"雾雨电"暗指他另一部作品《雾》《雨》《电》,"寒园夜憩"则让人联想到《寒夜》。最后"赤子丹心"赞美他始终保持真诚,却在特殊年代遭受不公。
第二部分("曾是"到"中外声蜚")追忆巴金青年时期的光彩。用"巴黎学子"点明他早年留学经历,"逐自由行"既写实又象征,既指他留学时坐邮轮的经历,也暗示他毕生追求自由的精神。"天才早慧"指他23岁就写出《灭亡》,"千秋笔"称赞他的作品具有永恒价值。
第三部分("负盛名"到结尾)写晚年的困境与坚守。"半世享清誉"与"华章困馁"形成对比,展现这位文学巨匠晚年遭遇的创作困境。最后"录真言,忏悔相随"高度评价他晚年写《随想录》的勇气,用"玉碎"比喻他宁可保持精神完整也不妥协的高洁品格。
全词巧妙嵌入巴金作品名(家春秋/雾雨电/寒夜),通过"自由""真言""忏悔"等关键词,精准抓住了巴金文学精神的核心——说真话、求自由。最后"玉如此碎"的比喻尤为动人,把一位文学大师的骨气永远定格在文字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