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调词十首 其八

瀚海长征古别离,华山归马是何时。
仍闻万乘尊犹屈,装束千娇嫁郅支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跨越山河的离别与无奈的政治联姻。

前两句"瀚海长征古别离,华山归马是何时"用壮阔的自然景象开篇:将士们穿越茫茫沙漠远征,自古就是充满离别的征途;而华山脚下那些战马,何时才能踏上归途?这里通过"瀚海"与"华山"的对比,凸显出征途的遥远与归期的渺茫。

后两句"仍闻万乘尊犹屈,装束千娇嫁郅支"笔锋一转:听说连高高在上的皇帝(万乘之尊)都不得不低头妥协,让精心打扮的美丽公主远嫁匈奴首领(郅支)。"千娇"与"郅支"形成强烈反差,娇贵的公主被迫嫁给异族首领,暗示着看似风光的联姻背后,是国家实力不足的屈辱。

全诗通过"远征将士"和"和亲公主"两个典型形象,道出了古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双重苦难:男子要离乡远征,女子要牺牲幸福。诗人用含蓄的笔法,既展现了壮阔的历史场景,又暗含了对这种无奈现实的深刻同情。

陈陶

陈陶(约公元812—约885年):字嵩伯,号三教布衣。《全唐诗》卷七百四十五“陈陶”传作“岭南(一云鄱阳,一云剑浦)人”。然而从其《闽川梦归》等诗题,以及称建水(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,即闽江上游)一带山水为“家山”(《投赠福建路罗中丞》)来看,当是剑浦(今福建南平)人,而岭南(今广东广西一带)或鄱阳(今江西波阳)只是他的祖籍。早年游学长安,善天文历象,尤工诗。举进士不第,遂恣游名山。唐宣宗大中(847—860年)时,隐居洪州西山(在今江西新建县西),后不知所终。有诗十卷,已散佚,后人辑有《陈嵩伯诗集》一卷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