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及注释
七夕年年信不违,银河清浅白云微,蟾(chán)光鹊影伯劳飞。
七夕句:用牛郎织女的故事。光鹊影:月亮之光,鹊桥之影。伯劳:鸟名,又名鵙。
每恨蟪(huì)蛄(gū)怜婺(wù)女,几回娇妒下鸳机,今宵嘉会两依依。
蟪蛄:蝉的一种,吻长,黄绿色,夏秋能鸣。婺女:又称“女宿”,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鸳机:织锦机。
注释
七夕句:用牛郎织女的故事。据《荆楚岁时记》载:天河之东有织女,天帝之女孙也。年年织杼劳役,织成云锦天衣,天帝怜其独处,许嫁河西牵牛郎,嫁后遂废织纫,天帝怒,责令归河东,唯每年七月七日夜,渡河一会。又《风俗记》载:织女七夕当渡河,使鹊为桥。蟾光鹊影:月亮之光,鹊桥之影。
伯劳:鸟名,又名鵙。
蟪蛄(huìgū惠姑):蝉的一种,吻长,黄绿色,夏秋能鸣。婺女:又称“女宿”,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
鸳机:织锦机。
评析
这首词用牛郎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,含蓄地写了一对年轻男女的幽会,时机难得,两情依依。并对“蟪蛄”、“婺女”这类的自然现象加以人格化,表现了女子妒人多欢而己少欢的幽恨。全词流畅深沉,含蓄耐思。《栩庄漫记》评此词“意浅辞庸,味如嚼蜡”,似不允当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浪漫与离别之情,语言清新自然,情感细腻动人。
上片写景,用银河、白云、月光、鹊影等意象,勾勒出一幅宁静美好的七夕夜景。"七夕年年信不违"开篇点题,说牛郎织女每年都准时相会,银河清澈见底,白云淡淡飘过,月光下喜鹊忙着搭桥,伯劳鸟飞过天空。这些景物都暗示着这是一个特别的夜晚。
下片抒情,转入人间女子的心事。"蟪蛄"是蝉的一种,生命短暂,这里暗喻时光易逝;"婺女"指织女星,代表天上的仙女。女子坐在织布机前,想到天上的织女能与爱人相会,而自己却孤独一人,不禁心生羡慕和嫉妒。但最后"今宵嘉会两依依"又回到七夕主题,说今夜有情人终成眷属,相依相偎,给全词带来温馨的结尾。
全词巧妙地将天上人间的爱情故事交织在一起,既写了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,又写了现实中独守空闺的女子。通过对比,既赞美了忠贞不渝的爱情,也流露出对现实中分离之苦的感叹。语言优美流畅,意境深远,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无奈。
毛文锡
唐末五代时人,字平珪,高阳(今属河北人),一作南阳(今属河南)人。年十四,登进士第。已而入蜀,从王建,官翰林学士承旨,进文思殿大学士,拜司徒,蜀亡,随王衍降唐。未几,复事孟氏,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。《花间集》称毛司徒,著有《前蜀纪事》《茶谱》,词存三十二首,今有王国维辑《毛司徒词》一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