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泉观鱼

玉泉何澄清,银河移在地。
戢戢万鱼头,空行渺无际。
红鳞色陆离,白小影摇曳。
窥客若有情,衔花俨相戏。
池间荇藻长,风定水烟细。
可惜夕阳沈,钟声云外至。
春山生睡容,游客有归意。
回首波纹平,淡月僧门闭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玉泉观鱼的宁静美景,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,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。

开头两句“玉泉何澄清,银河移在地”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泉水清澈透明,仿佛天上的银河落到了地上,突出了泉水的纯净和美丽。接着,“戢戢万鱼头,空行渺无际”写鱼儿在水中游动的场景,鱼群密集,自由自在,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。

诗中用“红鳞色陆离,白小影摇曳”描绘鱼儿的色彩和动态,红色的鱼鳞闪闪发光,白色的小鱼影子摇曳,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。“窥客若有情,衔花俨相戏”则赋予鱼儿人性化的情感,它们似乎对游客充满好奇,甚至衔着花朵嬉戏,增添了趣味性和亲切感。

后半部分转向环境的描写,“池间荇藻长,风定水烟细”写水草茂盛,风平浪静,水面泛起细微的烟雾,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。随后,“可惜夕阳沈,钟声云外至”点出时间已近黄昏,远处传来钟声,暗示一天的游览即将结束,带有淡淡的惋惜之情。

最后四句“春山生睡容,游客有归意。回首波纹平,淡月僧门闭”进一步烘托出黄昏时分的宁静:春山仿佛沉睡,游客准备归去,回头看到水面恢复平静,淡淡的月光下,寺庙的门已关闭。整首诗以景结情,留下余韵,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和时光流逝的怅然。

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细腻的笔触将鱼、水、风、夕阳等元素融为一体,既有生动的画面感,又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留恋。语言清新自然,读来如身临其境,非常适合普通读者欣赏。

袁枚

袁枚(1716-1797)清代诗人、散文家。字子才,号简斋,晚年自号仓山居士、随园主人、随园老人。汉族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乾隆四年进士,历任溧水、江宁等县知县,有政绩,四十岁即告归。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,吟咏其中。广收诗弟子,女弟子尤众。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,与赵翼、蒋士铨合称“乾隆三大家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