射的山龙瑞宫问阳明洞天洞盖是禹穴

意行得古洞,忽到阳明天。人传是禹穴,愧我匪史迁。

上摩青冥出,涌作芙蓉巅。下开巨石窟,郁以藤萝缠。

自昔乘四载,于兹理百川。岳渎通脉络,蛟螭被拘挛。

真长或可待,宛委空风烟。衣冠竟一窆,简札犹遗编。

世间后百世,龙鬼巧相挻。安能洗涤尽,却见鸿荒前。

惜哉不可及,恐此复偶然。黄庭或秘景,绛府尚灵仙。

精英倚怪木,狡狯戏神泉。无论凤文舄,肯降狐鸟筵。

长啸望天末,白云年复年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偶然发现一个古老山洞的所见所感。山洞据传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遗迹,这让诗人既兴奋又惭愧——兴奋于能亲临圣地,惭愧自己不是司马迁那样的史官,无法准确记录这里的故事。

诗人用生动的画面描写山洞:顶部仿佛能触摸青天,山形像盛开的莲花;底部被巨石和藤萝包围,充满神秘感。他联想到大禹当年乘着四种交通工具(四载)治理百川,用山川脉络束缚蛟龙的神话,感叹时光流逝,如今只剩风烟中的遗迹。

诗中提到这里可能埋着古代衣冠(象征礼仪文明)和竹简文书,但后世被龙鬼(象征时间或破坏力)弄得真假难辨。诗人渴望洗净这些迷雾,直接看到远古真相,但也明白这不可能。最后他描写洞中有神奇树木、灵泉等仙境景象,但拒绝像某些人那样搞迷信祭祀(狐鸟筵),而是选择对着白云长啸,表达对永恒自然的向往。

全诗通过"偶然发现-景物描写-历史联想-人生感悟"的结构,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真相的追寻、对时间无情的感慨,以及超脱世俗的豁达心境。最打动人的是那种"明知不可为而为之"的探索精神,以及面对历史长河时既敬畏又洒脱的态度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