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灞川上作

金西舟楫半鱼家,碧堰萧萧带夕霞。
谷月暗催彭泽酒,西风寒襭邵平瓜。
孤村水落牛涔见,远戍烽高雁字斜。
蓬转未须愁晦迹,暂随宵梦到蒹葭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略带萧瑟的秋日水乡图景,同时暗含诗人漂泊中的复杂心境。

前四句写景: 夕阳下的灞川,船只半数是渔家,长满青苔的堤坝映着晚霞。山谷中升起的月亮让人想喝陶渊明(彭泽)那样的解忧酒,西风吹动衣襟,仿佛在整理邵平(秦朝隐士)种的瓜。这里用"彭泽酒""邵平瓜"两个典故,暗示诗人向往隐逸生活却难以实现。

后四句抒情: 水退后的孤村露出牛蹄印,远处烽火台比雁阵还高。诗人自比飘转的蓬草,却说不用为隐藏行踪发愁,因为夜晚还能梦到芦苇丛(蒹葭)——这个意象既指真实水景,也暗喻《诗经》中可望不可即的向往。

全诗亮点: 1. 动静结合:渔船、西风、雁阵是动态,堤坝、孤村、烽火是静态,构成流动的画卷 2. 双重隐喻:表面写秋景,实际写漂泊中的心理挣扎——烽火象征现实纷扰,蒹葭代表理想净土 3. 用典自然:即便不知道彭泽、邵平是谁,也能通过"酒""瓜"感受到闲适与怅惘的交织

诗人没有直接说愁,但通过"夕霞""西风""孤村"等意象,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一种温柔的孤独,最后用"宵梦蒹葭"留下些许慰藉,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