郢城怀古

客心悲暮序,登墉瞰平陆。
林泽窅芊绵,山川郁重复。
王公资设险,名都拒江隩。
方城次北门,溟海穷南服。
长策挫吴豕,雄图竞周鹿。
万乘重沮漳,九鼎轻伊谷。
大蒐云梦掩,壮观章华筑。
人世更盛衰,吉凶良倚伏。
遽见邻交断,仍睹贤臣逐。
南风忽不尽,西师日侵蹙。
运圮属驰驱,时屯恣敲扑。
莫救夷陵火,无复秦庭哭。
鄢郢遂丘墟,风尘俄惨黩。
狐兔时游戏,霜露日沾沐。
钓者故池平,神台尘宇覆。
阵云埋夏首,穷阴惨荒谷。
怅矣舟壑迁,悲哉年祀倏。
虽异三春望,终伤千里目。

译文及注释

客心悲暮序,登墉(yōng)(kàn)平陆。
客心:游客的心情,作者自谓;暮序:一年之末,指暮冬。登墉:登上郢城故城墙;墉,垒土为墙,此处指郢城墙;瞰平陆:瞰,从高处往低看,即俯视;平陆:平野。

林泽窅(yǎo)芊绵,山川郁重复。
林泽:山林与水泽:窅:沉远貌;芊绵:草木茂密繁盛的样子。郁重复:郁:结;重复:山重水复,此指山川纵横交错。

王公资设险,名都拒江隩(yù)
资:依靠,凭借;设险:设防。名都:郢城;拒:抗,此处可作镇守解;江隩:水流弯曲处。

方城次北门,溟(míng)海穷南服。
方城:春秋时楚国北面的长城,古为中国九塞之一。次:迈,连接。溟海:本为神话中的海,此泛指楚国南边的深海;穷南服:楚国疆域一直到达了当时中国极南的地区。

长策挫吴豕(shǐ),雄图竞周鹿。
挫吴豕:这是骂吴国的话。竞周鹿:竞鹿,逐鹿,喻争夺天下。

万乘重沮(jǔ)漳,九鼎轻伊谷。
万乘:这里指楚王。沮漳:沮水与漳水。九鼎:指东周,时其首都在洛水之阳。伊谷:伊水与谷水。

大蒐(sōu)云梦掩,壮观章华筑。
大蒐:古春猎为蒐,天子出猎于春日为大蒐。云梦掩:楚国为古云梦七泽之地。这里指楚王出猎时声势浩大,旌旗蔽日,人马盖地。章华:即章华台,为楚王所筑。

人世更盛衰,吉凶良倚伏。
更:替换。吉凶良倚伏:指福祸相因而互倚。

(jù)见邻交断,仍睹贤臣逐。
遽:急速,忽忙地。贤臣逐:指屈原两次被楚王放逐。

南风忽不尽,西师日侵蹙(cù)
南风:指楚国。楚国地处南方。西师:指秦国。秦国地处西方。日侵蹙:(秦)因侵略迫使(楚)国土日渐缩小。蹙:收缩。

运圮属驰驱,时屯恣(zì)敲扑。
运圮:国运衰败。属驰驱:不断地辗转迁移。时屯:时事艰难。恣敲扑:恣,恣意、任意。敲扑,挞伐凌辱。

莫救夷陵火,无复秦庭哭。
夷陵火:夷陵,今宜昌,楚先王的陵墓在此地。公元前278年,秦将白起攻破郢都,火烧夷陵。

(yān)(yǐng)遂丘墟,风尘俄惨黩(dú)
鄢郢:故址即今宜城南境内。郢为楚都城。丘墟:废墟。俄:一会儿,很快。惨黩:昏暗貌。

狐兔时游戏,霜露日沾沐。
狐兔时游戏:狐狸与兔子时常出没在郢城的废墟上。沾沐:侵蚀。

钓者故池平,神台尘宇覆。
钓渚:楚庄王所筑的诸侯台,在纪南城东不远处。下句“神台”同。

阵云埋夏首,穷阴惨荒谷。
阵云埋夏首:阵云,浓云;夏首,夏水的上游。夏水在今江陵县境。

怅矣舟壑(hè)迁,悲哉年祀(sì)(shū)
舟壑迁:意谓沧海桑田,山水已非昔貌。年祀倏:指对楚先王的岁时祭祀,如今已倏然不复举行了。

虽异三春望,终伤千里目。

注释

客心:游客的心情,作者自谓;暮序:一年之末,指暮冬。
登墉:登上郢城故城墙;墉,垒土为墙,此处指郢城墙;瞰平陆:瞰,从高处往低看,即俯视;平陆:平野。
林泽:山林与水泽:窅:沉远貌;芊绵:草木茂密繁盛的样子。
郁重复:郁:结;重复:山重水复,此指山川纵横交错。
资:依靠,凭借;设险:设防。
名都:郢城;拒:抗,此处可作镇守解;江隩:水流弯曲处。
方城:春秋时楚国北面的长城,古为中国九塞之一。《左传》:“楚国方城以为城,汉水以为池”。次:迈,连接。
溟海:本为神话中的海,此泛指楚国南边的深海;穷南服:楚国疆域一直到达了当时中国极南的地区。
挫吴豕:这是骂吴国的话,语出《左传》:伍员率吴兵灭楚,入郢,大将申包胥乞秦师楚,七日哭于秦庭,说:“吴为封豕长蛇,以荐食上国”。
竞周鹿:竞鹿,逐鹿,喻争夺天下。
万乘: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万乘之国,弑其君者,必千乘之家。注:万乘,谓天子也;千乘,诸侯也。”这里指楚王。沮漳:沮水与漳水。
九鼎:指东周,时其首都在洛水之阳。伊谷:伊水与谷水。
大蒐:古春猎为蒐,天子出猎于春日为大蒐。云梦掩:楚国为古云梦七泽之地。这里指楚王出猎时声势浩大,旌旗蔽日,人马盖地。
章华:即章华台,为楚王所筑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楚子成章华之台,愿与诸侯落之”。
更:替换。
吉凶良倚伏:《老子》,“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”。指福祸相因而互倚。
遽:急速,忽忙地。
贤臣逐:指屈原两次被楚王放逐。
南风:指楚国。楚国地处南方。
西师:指秦国。秦国地处西方。日侵蹙:(秦)因侵略迫使(楚)国土日渐缩小。蹙:收缩。
运圮:国运衰败。属驰驱:不断地辗转迁移。
时屯:时事艰难。恣敲扑:恣,恣意、任意。敲扑,挞伐凌辱。
夷陵火:夷陵,今宜昌,楚先王的陵墓在此地。公元前278年,秦将白起攻破郢都,火烧夷陵。
秦庭哭:语出《左传》(见前文注9)。
鄢郢:故址即今宜城南境内。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二十一:“故宜城,在县南九里。本楚鄢县,秦昭王使白起伐楚,引蛮水灌鄢城,扙之,遂取鄢。”郢为楚都城。丘墟:废墟。
俄:一会儿,很快。惨黩:昏暗貌。
狐兔时游戏:狐狸与兔子时常出没在郢城的废墟上。
沾沐:侵蚀。
钓渚:楚庄王所筑的诸侯台,在纪南城东不远处。下句“神台”同。
阵云埋夏首:阵云,浓云;夏首,夏水的上游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夏水,首受江”,夏水在今江陵县境。
舟壑迁:意谓沧海桑田,山水已非昔貌。
年祀倏:指对楚先王的岁时祭祀,如今已倏然不复举行了。

简析

《郢城怀古》是李百药传世作品中最优秀的诗篇之一。郢是战国时楚国的京城。这首诗充满了历史典故,有点冗长乏味。作者在诗中紧密追随鲍照《芜城赋》的结构,不过鲍照将衰败与繁荣时期的骄奢相联系,李百药却更关心不可避免的盛衰模式:“运圮属驰驱,时屯恣敲朴”。这是抽象观念、引喻及命运决战幻象的有力结合。对联的第二句用《易经》的卦名“屯”(“始难”)来解释郢城的衰败。楚国是被秦国击败的,“敲朴”一语出自贾谊一篇论秦专制的著名文章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《郢城怀古》是一首描绘历史变迁和兴衰的诗作,以郢城(古代楚国都城)为背景,通过描绘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变迁,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叹息。

开篇:客心悲暮序

作者首先表达了自己对黄昏时节的哀伤感受,登上了古城墙,俯瞰着周围广阔的土地。这里的“暮序”指的是傍晚时分,表明作者的心情如同黄昏一般沉重。

山川林泽的描绘

接着,作者详细描绘了郢城周边的自然风光,山川葱郁,林泽绵延不绝。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象为后面的描述提供了背景,同时也预示着郢城曾经的繁华和美丽。

历史背景的介绍

作者提到郢城曾经是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地,拥有坚固的防御设施。他还提到了一些楚国的历史事件,如长策挫败吴国、雄图竞争周朝等,展示了郢城在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。

感慨兴衰

随后,作者提到郢城的兴衰变化,从拥有万乘之车的强大国家(指楚国)到后来的衰落,以及象征国力的九鼎被轻易转移。这些变化反映了国家的强弱和命运的无常。

破败景象

接着,作者描绘了郢城在战乱和国力衰落后的破败景象,比如荒废的章华宫殿、长满荒草的地方。他感叹这些辉煌曾经的所在,如今已经变成了荒凉之地。

历史教训

作者提出了一些历史教训,比如不要低估了夷陵之战的灾难性后果,不要指望秦兵还会像过去那样对楚国哀怜。这警示人们,历史的教训不可忽视,未来的命运也不容乐观。

结尾:岁月如流

最后,作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即使希望春天再次来临,千里之遥的视野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。这结语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。

整首诗通过对郢城历史的回顾,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慨,提醒人们世事无常,应该珍惜当下的时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