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离家在外的人,在春天里思念家乡的心情。
开头用林子里黄莺又开始唱歌的画面,带出春天到来的信息。但诗人却因为长期漂泊在外,听到鸟叫反而更难受了。这里"因循"是指拖延不归的意思,他怪自己一直没能回家。
中间四句是整首诗最打动人的部分:老家远在千里之外,自己已经在外漂泊了好几个春天。兄弟们能见面的越来越少,时间却过得飞快。这几句用最朴实的语言,说出了所有在外打拼的人共同的感受——想家,又回不去;眼看着时间流逝,亲人渐渐离散。
最后两句是自我安慰:总有一天要风风光光回家,和亲人们团聚。"中堂"就是家里正厅,这里代指家人。虽然现在回不去,但心里始终怀着这个期盼。
整首诗就像一封普通的家书,没有华丽辞藻,但字字真切。它打动人的地方在于,说出了千百年来每个离家之人都会经历的思念与无奈。特别是"弟兄来渐少,岁月去何频"这两句,既有对亲情的眷恋,又有对时光飞逝的无力感,很容易引起共鸣。
朱庆馀
朱庆馀,生卒年不详,名可久,以字行。越州(今浙江绍兴)人,宝历二年(826)进士,官至秘书省校书郎,见《唐诗纪事》卷四六、《唐才子传》卷六,《全唐诗》存其诗两卷。曾作《闺意献张水部》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“通榜”,增加中进士的机会。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,写诗回答他说:“越女新装出镜心,自知明艳更沉吟。 齐纨未足时人贵,一曲菱歌值万金。”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