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月
绣江再见中秋月,岁去月圆人尚缺。
相望千里共婵娟,苦恨亭亭照离别。
今夕一尊谁与同,孟光举案对梁鸿。
众雏立侍俨成列,以次持杯寿乃翁。
乃翁看月揩病目。手足顽麻头发秃。
但愿团圞三十秋,不计东西与南北。
相望千里共婵娟,苦恨亭亭照离别。
今夕一尊谁与同,孟光举案对梁鸿。
众雏立侍俨成列,以次持杯寿乃翁。
乃翁看月揩病目。手足顽麻头发秃。
但愿团圞三十秋,不计东西与南北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词写的是中秋之夜,诗人看着月亮思念亲人的心情,语言朴实却充满深情。
开头四句写中秋月圆人难圆:诗人在绣江又看到了中秋圆月,一年过去月亮又圆了,但家人依然不能团聚。虽然相隔千里都能看到同一个月亮,但这月光反而更让人为分离而痛苦。
中间四句突然转写温馨画面:诗人想象此刻若有孟光(古代贤妻)那样的妻子陪自己喝酒,孩子们排着队依次给老父亲敬酒祝寿。这里用历史典故"孟光举案"反衬现实的孤独。
最后六句回到现实:老诗人揉着病眼看月亮,手脚麻木头发稀疏,只求未来三十年能全家团圆,不管身在何方。通过"揩病目""顽麻""秃发"这些真实细节,展现出一个衰老父亲对家庭温暖的渴望。
全诗妙在对比:圆满的月亮与残缺的家庭,想象中的天伦之乐与现实的孤身一人,形成强烈反差。最后"不计东西与南北"的愿望,道出天下父母最简单的心愿——只要家人在一起,在哪里都好。这种接地气的情感表达,让普通读者都能产生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