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唐代京城元宵节的繁华夜景,充满节日烟火气。
首联写灯火通明的场景:兰花香气的灯笼整夜亮着,珠光宝气的灯火映照着来往的行人。"兰焰""珠光"用贵重物品比喻灯火,突出节日的奢华氛围。
颔联写歌舞升平:夜间的歌声伴着银笛声响起,灯火晃动像繁星点缀着华丽的楼台。"催"字生动表现出音乐催动欢乐节奏的感觉。
颈联转向对比描写:朱门大户里春光和煦,而普通百姓的翠绿灯火也自有热闹。"不妨"二字巧妙化解阶级差异,体现节日里全民同乐的氛围。
尾联以醉月收束:月光仿佛也喝醉了,不知那些游玩的车马正从哪条路上归来。用拟人手法写月色,留下意犹未尽的余韵。
全诗就像一组动态的元宵夜景镜头,既有全景式的灯火描写,又有特写般的歌舞场景,最后以朦胧醉月作结。诗人通过视觉(灯火)、嗅觉(兰香)、听觉(歌管)的多重感官描写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唐代元宵节的热闹与浪漫。
陈去疾
陈去疾(约公元835年前后在世)字文医,[唐]侯官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。元和十四年,(公元819年)举进士及第。历官邕管副使。去疾所作诗,今存十三首。(见《全唐诗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