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新郎 其十 九日再和
四见重阳矣。
怅悲秋、他乡何处?
登山临水。
为问诸公高宴会,遍插茱萸有几。
何必学、牛山掩涕。
我忆楞伽湖畔路,是少年、行乐尝过此。
吟一句,满城雨。
追寻昨梦依然耳。
惊回头、歌台舞榭,半成蒿里。
戏马龙山今在否,争甚英雄竖子。
谁保得、古而无死。
但趁清秋风日美,酹黄花、侧帽斜阳里。
怕转盼,寒沙起。
怅悲秋、他乡何处?
登山临水。
为问诸公高宴会,遍插茱萸有几。
何必学、牛山掩涕。
我忆楞伽湖畔路,是少年、行乐尝过此。
吟一句,满城雨。
追寻昨梦依然耳。
惊回头、歌台舞榭,半成蒿里。
戏马龙山今在否,争甚英雄竖子。
谁保得、古而无死。
但趁清秋风日美,酹黄花、侧帽斜阳里。
怕转盼,寒沙起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时的感慨,主题是人生无常、及时行乐。我用大白话给你拆解一下:
上半部分: 1. 开头说"四年没好好过重阳节了",带着乡愁感叹"在异乡哪有心情登高赏秋"。 2. 看到别人聚会插茱萸(重阳习俗),但觉得没必要像古人那样对着牛山流泪(典故:齐景公登牛山感叹人生短暂)。 3. 突然回忆起年轻时在楞伽湖游玩的日子,那时随便吟句诗都能让满城风雨(夸张手法,说当年多么意气风发)。
下半部分: 1. 追忆往事像做梦一样,回头发现当年的歌舞场所都变成坟地了("蒿里"指墓地)。 2. 用两个典故:项羽戏马台、孟嘉龙山落帽,说这些英雄事迹如今都没意义了,人终究会死。 3. 最后给出人生态度:趁着秋光正好,赶紧赏菊喝酒。但突然担心转眼就会寒风起沙(暗示好景不长)。
全词妙在: - 把个人回忆和历史典故自然融合 - 从惆怅到豁达再到隐隐担忧,情绪起伏很有层次 - "怕转盼,寒沙起"这句特别传神,就像我们拍照时担心美景转瞬即逝的感觉
核心就一句话:人生苦短,该玩就玩,但玩的时候总怕快乐太短暂。这种矛盾心理现代人完全能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