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蓟北门行

蓟北聊长望。
黄昏心独愁。
燕山对古剎。
代郡隐城楼。
屡战桥恒断。
长冰堑不流。
天云如地阵。
汉月带胡秋。
渍土泥函谷。
挼绳缚凉州。
平生燕颔相。
会自得封侯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战士在蓟北(今北京一带)守卫时的所见所感,充满苍凉豪迈的边塞气息。

开头两句直接点出地点和心境:战士在黄昏时独自眺望蓟北,心中充满忧愁。接下来四句用白描手法勾勒边塞景象:燕山对着古寺,代郡的城楼隐约可见,战火频繁让桥梁总是断裂,严寒使护城河长期结冰。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荒凉艰苦的戍边图景。

"天云如地阵"是神来之笔,把翻滚的云层比作地上的军阵,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。"汉月带胡秋"则通过月亮这个永恒意象,将中原汉族与边塞胡地的秋色连接起来,暗示战士的思乡之情。

最后四句笔锋一转,展现战士的豪情壮志:哪怕用泥巴糊住函谷关,用草绳捆住凉州(指以简陋方式守关),但只要有"燕颔相"(指有封侯面相的勇士),终将建功立业。这里用两个夸张的比喻,配合"封侯"的理想抱负,在苍凉的基调中突然迸发出昂扬斗志。

全诗最动人之处在于真实呈现了戍边生活的双重性:既有"黄昏独愁"的孤寂、"长冰不流"的艰苦,又有"天云如地阵"的壮阔和"会自得封侯"的豪迈。这种矛盾统一的情感,正是边塞诗最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。

徐陵

徐陵(507~583)字孝穆,东海郯(今山东郯城)人,徐摛之子。南朝梁陈间的诗人,文学家。早年即以诗文闻名。八岁能文,十二岁通《庄子》、《老子》。长大后,博涉史籍,有口才。梁武帝萧衍时期,任东宫学士,常出入禁闼,为当时宫体诗人,与庾信齐名,并称“徐庾”,与宋朝郭茂倩并称“乐府双壁。”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,中书监等职,继续宫体诗创作,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。至德元年去世,时年七十七,赠镇右将军、特进,其侍中、左光禄、鼓吹、侯如故,谥曰章。 有四子:徐俭,徐份,徐仪,徐僔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