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皇家宴会的美景和欢乐氛围,用自然景物和人文活动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。
前两句"芙蓉秦地沼,卢橘汉家园"用历史典故开篇,说芙蓉园是秦朝就有的池塘,园中的枇杷树(卢橘)像汉代皇家园林的珍品,暗示这里是有历史底蕴的皇家园林。
中间四句写景特别生动:"谷转斜盘径"说山路蜿蜒盘旋,"川回曲抱原"写河流环绕着平原,这两句勾勒出园林的地形。接着"风来花自舞"用拟人手法写花朵随风摇曳,像在跳舞;"春入鸟能言"说春天的气息让鸟儿都变得善鸣,仿佛会说话。这些描写让整个园林充满生机。
最后两句点出宴会主题:"侍宴瑶池夕"把宴会比作神话中西王母的瑶池盛会,显示宴会的奢华;"归途笳吹繁"写宴会结束后,路上回荡着繁密的笳声(一种乐器),暗示宴会热闹非凡,余韵悠长。
全诗用词清新自然,把皇家园林的春景写得生机盎然,又通过"瑶池"这样的比喻,既展现了宴会的尊贵,又不失春日特有的轻松愉悦。最妙的是最后用音乐声作结,让人仿佛能听到那欢庆的余音。
宋之问
宋之问(约656 — 约712),字延清,名少连,汉族,汾州(今山西汾阳市)人,初唐时期的诗人,与沈佺期并称“沈宋”。唐高宗上元二年(675),进士及第,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,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,被召入文学馆,不久出授洛州参军,永隆元年(681),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。与陈子昂、卢藏用、司马承祯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