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吴匡山破寺

双峰百战后,真界满尘埃。蔓草缘空壁,悲风起故台。
野花寒更发,山月暝还来。何事池中水,东流独不回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破败寺庙的凄凉景象,同时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。

前两句"双峰百战后,真界满尘埃"用拟人手法,说两座山峰像经历战争般伤痕累累,寺庙(真界)积满灰尘。这里用"百战"形容山峰,暗示寺庙荒废已久。

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破败景象:藤蔓爬上空墙,悲风在旧台基上打转,野花在寒冷中倔强开放,山月每到黄昏依旧升起。这些画面形成强烈对比——自然景物依旧轮回,而人类建筑却日渐衰败。特别是"野花寒更发"一句,用野花的顽强反衬寺庙的脆弱。

最后两句笔锋一转,把目光投向池水,发出疑问:为什么池水只管向东流去,却从不回头?这里用流水的无情,暗喻时光流逝、世事变迁的不可逆转。池水的东流不返,正如同这座寺庙的衰败,都是不可挽回的自然规律。

全诗通过静物描写传递深沉情感,在荒凉景象中寄托了对盛衰无常的思考。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但每个景物都饱含情感,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世事变迁的苍凉。

皎然

僧皎然(730-799),俗姓谢,字清昼,湖州(浙江吴兴)人,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,唐代著名诗人、茶僧,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,在文学、佛学、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。与颜真卿、灵澈、陆羽等和诗,现存皎然470首诗。多为送别酬答之作。情调闲适,语言简淡。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《诗式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