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连环

晚云黏湿。正吴峰惨澹,雨迷烟接。早陡顿、秋事分携,甚连苑暮墙,菊荒苔匝。空阔愁乡,更天外、怨鸿声点。怕吟肩易瘦,料理篝衣,细认香折。银缸半明半灭。念花营柳阵,何日消歇。可是□、凝黯兰成,为情润才松,丽赋多惬。洛浦溟濛,漫伫想、明珰钩袜。告梧桐、夜深略住,梦时一霎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雨绵绵的傍晚,词人触景生情,抒发了深沉的愁绪和思念。全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,营造出一种朦胧忧郁的意境。

上片以"晚云黏湿"开篇,用"黏湿"二字生动刻画出秋雨缠绵的状态。吴地的山峰在雨中显得暗淡无光,雨雾迷蒙连成一片。词人感叹秋天来得突然,园林里的菊花已经荒芜,苔藓爬满墙角。站在空旷的天地间,听着天边传来的孤雁哀鸣,更添乡愁。这里"怕吟肩易瘦"一句尤为动人,写词人怕自己因吟诗而消瘦,需要添衣御寒,却仍要细细辨认残菊的幽香。

下片转入夜晚,油灯忽明忽暗,词人想起曾经的花柳繁华,不知何时才能消散。"凝黯兰成"用典暗示自己像北周文人庾信(字兰成)一样多愁善感。接着以洛水女神宓妃的典故,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。最后词人对着梧桐树诉说,希望夜深时能稍作停留,让自己在梦中获得片刻慰藉。

全词最大的特点是情景交融,将秋雨的阴郁与内心的愁思完美结合。词人善用比喻,如"银缸半明半灭"既写实景又暗喻心情;巧用典故却不显晦涩,如"兰成""洛浦"的化用自然贴切。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(视觉的雨雾、听觉的雁鸣、嗅觉的菊香)和丰富的心理活动,展现出一个多愁善感的文人形象,让读者感受到秋雨中的那份缠绵悱恻之情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