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以牛为主题,通过一系列典故和意象展现了牛的力量、勤劳与坚韧精神。
开头两句用典故写牛的功绩:第一句用春秋时宁戚喂牛唱歌被齐桓公赏识的典故,暗喻牛帮助人获得成功;第二句用战国时田单用火牛阵破敌的典故,展现牛在战场上的贡献。
中间四句生动描绘牛的生活:想要去桃林吃草,先得穿过梓树林(表现觅食的艰辛);在吴地耕作时对着月亮喘息(用"吴牛喘月"的典故表现劳作辛苦);奔跑时连做梦都会被风声惊醒(突出牛时刻警惕的状态)。
最后两句用神话作结:不需要五丁力士开山,牛自己就能在曲折险路上开辟通道(用"九折坂"的典故,赞美牛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)。
全诗就像一组牛的"工作照",既有历史故事里的高光时刻,也有日常劳作的艰辛画面,最后升华到开拓进取的精神境界。诗人通过牛的意象,实际上歌颂了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、坚韧不拔的品质。
李峤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