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《平沙落雁》用大雁南飞的故事,写出了动物迁徙的艰辛和生存的不易。
前两句"随阳离胡天,作阵投沙渚"说大雁为了追逐温暖的阳光,离开北方寒冷的天空,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往南方水边的沙洲。这里用"胡天"代指北方,"沙渚"指南方水边的栖息地。
中间两句"影横鄂浦云,声断衡阳雨"特别生动。大雁飞过湖北的水面(鄂浦),影子映在云层上;它们鸣叫着飞过湖南衡阳,连雨声都盖不住雁鸣。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,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、亲耳听见雁群南飞的场景。
最后两句"水留饶稻粱,哀鸣竟何苦"最有深意。表面是说南方水边有充足的食物(稻粱),大雁为什么还要哀鸣呢?实际上是在感叹:就算找到了食物丰富的地方,生存依然充满艰辛,所以大雁才会不停哀鸣。这里可能也暗含着对人生艰难的感慨。
整首诗用简洁有力的语言,把大雁南飞的自然现象写得既真实又富有感情。特别是最后两句,从描写自然转向抒发人生感悟,让整首诗的意境一下子开阔起来。诗人通过观察大雁,其实是在表达对生命、对生存困境的思考。
周忱
(1381—1453)江西吉水人,字恂如,号双崖。永乐二年进士。次年,预读书文渊阁之选。与修《永乐大典》,历刑部主事、员外郎。宣德五年,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,江南尤甚,思得才力重臣前往整理,以杨荣荐,迁工部右侍郎,巡抚江南,总督税粮。在任二十二年,常屏去驺从,巡行村落,问民疾苦。理欠赋,改税法,屡请减免江南重赋。与苏州知府况钟反复计算,将苏州一府赋自二百七十七万石减至七十二万余石。他府以次减。官至工部尚书,仍巡抚。有《双崖集》。卒谥文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