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调望江南·辛未清明

江南客,佳节忆从前。
虎阜锦铺迎会仗,蠡湖鳞接上坟船。
碧柳绛桃天。
津桥畔,怪杀劝归鹃。
听倦拔河唐苑戏,望残赐火汉宫烟。
只合䍺题年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清明节时对江南往事的怀念,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如今物是人非的感慨。

上片(前五句)描绘了记忆中江南清明节的繁华景象: - "江南客"点明作者身在异乡,回忆江南。 - "虎阜"(苏州虎丘)和"蠡湖"(无锡太湖)是江南著名景点,用"锦铺"形容虎丘游人如织,"鳞接"描绘蠡湖船只密集,都是清明扫墓的热闹场景。 - "碧柳绛桃"用鲜明的色彩勾勒出江南春天桃红柳绿的明丽画面。

下片(后五句)转入现实中的孤独感受: - "津桥畔"(渡口桥边)的杜鹃鸟不停叫着"不如归去",让漂泊在外的游子更添愁绪。 - "听倦""望残"两个动作,暗示作者长时间伫立沉思,唐苑的拔河游戏、汉宫的赐火习俗这些昔日热闹场景都已远去,只剩空虚。 - 最后"䍺题年"(传说中一种独角兽,象征祥瑞)的典故,暗指当年盛况已成传说,流露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。

全词通过清明这个特殊节日,将记忆中江南的繁华热闹与现实中客居他乡的孤寂形成强烈对比。作者没有直接抒情,而是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和典故运用,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流逝、物是人非的怅惘。特别是"听倦""望残"等动词的运用,生动表现了游子凝神追忆的神态,具有很强的画面感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