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敬上凤林寺诗

净土连幽谷,宝塔对危峰。林栖丹穴凤,地迩白沙龙。

独岩楼迥出,复道阁相重。洞开朝雾敛,石湿晓云浓。

高筱低云盖,风枝响和钟。檐阴翻细柳,涧影落长松。

珠桂浮明月,莲座吐芙蓉。隐沦徒有意,心迹未相从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凤林寺的佛寺及其周边清幽绝美的自然景色,同时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矛盾。

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:

1. 寺庙与自然的和谐(前八句): 诗人用"净土""宝塔"点出寺庙的庄严,用"幽谷""危峰"勾勒出险峻的自然环境。接着用"丹穴凤"(传说中凤凰的居所)和"白沙龙"(可能指河滩)展现这里充满仙气的氛围。寺庙建筑依山而建,楼阁重叠,与云雾缭绕的山石相映成趣,特别是"洞开朝雾敛"等句,生动描绘出晨雾渐散时湿润的山石景象。

2. 声色交融的禅意(中间六句): 这里诗人调动了多种感官:视觉上看到高竹低垂如云盖,长松倒映在溪水中;听觉上风拂树枝与寺钟共鸣。最精彩的是"檐阴翻细柳"一句,写屋檐阴影中柳枝轻摆的动态美,而"珠桂浮明月"等句则用明珠、桂花、莲花等佛教意象,营造出圣洁的月下佛寺图景。

3. 诗人的心理矛盾(最后两句): 虽然诗人向往"隐沦"(隐居生活),但坦言自己"心迹未相从",即内心还无法真正放下尘世。这种坦诚的矛盾心理,让整首诗在美景之外多了人情味。

全诗最大特点是"以画入诗",几乎每句都是一幅精致的山水画。诗人用"云雾""山石""竹林""松影"等典型意象,配合晨昏的光影变化,营造出空灵禅意的境界。最难得的是,在展现绝美风景的同时,诗人也不掩饰自己未能忘怀尘世的真实心境,这种坦诚反而让诗歌更有感染力。

薛道衡

薛道衡(540~609) 隋代诗人。字玄卿。汉族,河东汾阴(今山西万荣)人。历仕北齐、北周。隋朝建立后,任内史侍郎,加开府仪同三司。炀帝时,出为番州刺史,改任司隶大夫。他和卢思道齐名,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。有集30卷已佚。今存《薛司隶集》1卷。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录存其诗20余首,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录存其文 8篇。事迹见《隋书》、《北史》本传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