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生公游石窟山
探秘孰云远,忘怀复尔同。
日寻高深意,宛是神仙中。
跻险搆灵室,诡制非人功。
潜洞黝无底,殊庭忽似梦。
岂如武安凿,自若茅山通。
造物良有寄,嬉游乃惬衷。
犹希咽玉液,从此升云空。
咄咄共携手,泠然且驭风。
日寻高深意,宛是神仙中。
跻险搆灵室,诡制非人功。
潜洞黝无底,殊庭忽似梦。
岂如武安凿,自若茅山通。
造物良有寄,嬉游乃惬衷。
犹希咽玉液,从此升云空。
咄咄共携手,泠然且驭风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充满奇幻色彩的深山探秘之旅,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。全诗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:
开篇说"探秘哪里算遥远",意思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游玩,再远的地方也感觉亲近。他们在山中寻找幽深的景致,仿佛闯入了神仙的世界。接着描写攀登险峰时发现一座神奇的天然石室,洞穴黝黑深不见底,周围的景色奇异得像梦境——这里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(对比秦始皇派徐福去茅山求仙的典故),完全是自然天成的奇迹。
诗人感叹大自然是最好的造物主,在这样的环境中游玩才真正快意。他幻想能像仙人那样饮玉液升仙,最后兴奋地招呼同伴携手乘风飞行。全诗通过"洞穴探险"的生动画面,把寻仙访道的抽象追求写得如同身临其境的冒险故事,传递出对自由与超脱的渴望。最妙的是结尾的"驭风"想象,让整趟旅程从实地游览升华成精神飞翔,充满孩子般的欢脱与诗意。
张九龄
张九龄(678-740) 唐开元尚书丞相,诗人。字子寿,一名博物,汉族,韶州曲江(今广东韶关市)人。长安年间进士。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后罢相,为荆州长史。诗风清淡。有《曲江集》。他是一位有胆识、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、诗人、名相。他忠耿尽职,秉公守则,直言敢谏,选贤任能,不徇私枉法,不趋炎附势,敢与恶势力作斗争,为“开元之治”作出了积极贡献。他的五言古诗,以素练质朴的语言,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,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,贡献尤大。誉为“岭南第一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