杪春寄友人

何处相逢万事忙,卓家楼上百淘香。
明朝渐近山僧寺,更为残花醉一场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将尽时与友人短暂相逢又匆匆别离的场景,充满闲适洒脱的生活情趣。

前两句写相逢的随意性:在忙碌的生活中偶然相遇,地点竟是在卓家酒楼("百淘香"暗示酒香四溢的热闹场所)。这种不期而遇的邂逅本身就带着几分诗意,暗示着诗人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。

后两句笔锋一转,写明天的行程:诗人将去山间寺庙,但目的不是参禅拜佛,而是为了抓住春天的尾巴,再赏一次残花,再醉一场。这里"残花"二字用得巧妙,既点明暮春时节的物候特征,又暗含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。

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那种活在当下的生活智慧:不纠结于聚散离合,在忙碌中享受偶然的相遇,在春尽时仍能发现残存的美。诗人用买醉赏花这样看似随意的举动,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,这种洒脱中带着细腻的情怀,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。

王喦

[清](约公元一六九七年前后在世)字醇叔,一字素岩,江苏昆山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康圣祖康熙三十六年前后在世,年八十一岁。初师朱用纯,后游长洲彭定求之门。读书敦行。康熙二十一年(公元一六八二年)进士。改翰林院庶吉士,授编修。后充会试同考官。寻乞养归,两任邑中清田事,为巡拥赵士麟、宋荦所重。喆生著有素岩文稿二十六卷,懿言日录四卷,及七规一卷,(均清史列传)并行于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