毗陵太平院壁间画山水熟视之有飞动势殆仙笔
山风不动云四寂,万顷波涛生素壁。
三峡夜怒摇星河,九溟昼沸卷霹雳。
谁将江海一笔吞,华阳入砚玄波翻。
灵鳌东转坤轴动,惊浪出没蛟与鼋。
毫端分寸千万里,人心之险亦如此。
老僧阅世如阅画,面壁凝然悟玄理。
嗟余老作汗漫游,寒光飞动六月秋。
乃知瞿唐在平陆,安得竹叶吹成舟。
三峡夜怒摇星河,九溟昼沸卷霹雳。
谁将江海一笔吞,华阳入砚玄波翻。
灵鳌东转坤轴动,惊浪出没蛟与鼋。
毫端分寸千万里,人心之险亦如此。
老僧阅世如阅画,面壁凝然悟玄理。
嗟余老作汗漫游,寒光飞动六月秋。
乃知瞿唐在平陆,安得竹叶吹成舟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壁画,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,让静态的画作在读者眼前"活"了过来。
开头四句就像电影特效:山风静止、云雾凝固的壁画上,突然涌现出万顷波涛。夜晚看时仿佛三峡怒涛摇动银河,白昼观之又如大海翻腾电闪雷鸣。画家一笔就吞下了整片江海,用砚台倒出华阳洞的激流。
中间部分继续用神话般的想象:巨龟转动地轴,惊涛中蛟龙出没。画中分寸之间展现千里之遥,诗人由此联想到人心险恶也如同这变幻莫测的山水。老僧面壁观画,从中参悟人生哲理。
最后诗人感慨:自己四处漫游,六月天看画竟感到寒意袭人。这才明白瞿塘峡的险峻原来就在平地壁画中,恨不得摘片竹叶就能在画中泛舟。全诗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,把一幅壁画写得气势磅礴,更借画喻理,道出艺术超越现实的力量。
林景清
连江人,有《竹窗小槁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