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景象,表达了词人因多病而虚度光阴的无奈与惆怅。
上片写景:开篇用"红稠绿暗"形容春天将尽时花草繁茂却已显暗淡的状态,这种春色遍布天涯却无人欣赏。接着通过"花谢人稀"、"柳浓莺懒"等细节,进一步渲染暮春的寂寥——花儿凋零、游人稀少,柳叶浓密到连黄莺都懒得鸣叫。最后用"烟景属蜂衙"这个巧妙比喻,说朦胧的春景现在只属于忙碌的蜂群,暗示人间已无人驻足欣赏。
下片抒情:午后漫长的白日里,词人睡醒后觉得百无聊赖,看着窗外西斜的夕阳。"带眼频移"写腰带孔不断外移,暗示自己因多病消瘦;"琴心慵理"说连抚琴的雅兴都没有了。结尾直抒胸臆:因为多病,白白辜负了大好春光。
全词妙在通过"蜂衙""莺懒"等鲜活的自然意象,把抽象的春愁写得具体可感。最后三句用腰带、古琴这些身边物品,自然流露出病中消沉的愁绪,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词人面对流逝春光时的无力感。
杨慎
杨慎(1488~1559)明代文学家,明代三大才子之首。字用修,号升庵,后因流放滇南,故自称博南山人、金马碧鸡老兵。杨廷和之子,汉族,四川新都(今成都市新都区)人,祖籍庐陵。正德六年状元,官翰林院修撰,豫修武宗实录。武宗微行出居庸关,上疏抗谏。世宗继位,任经筵讲官。嘉靖三年,因“大礼议”受廷杖,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。终明一世记诵之博,著述之富,慎可推为第一。其诗虽不专主盛唐,仍有拟右倾向。贬谪以后,特多感愤。又能文、词及散曲,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。著作达百余种。后人辑为《升庵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