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及注释
垂钓板桥东,雪压蓑衣冷。
渔翁在板桥以东垂钓,纷飞的大雪堆积在蓑衣上,感觉格外严寒。
江寒水不流,鱼嚼(jiáo)梅花影。
江面水已结冰不再流动,水面下的鱼儿藏在梅花的倒影中,好像在嚼着梅花玩儿。
嚼:咀嚼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渔翁在板桥以东垂钓,纷飞的大雪堆积在蓑衣上,感觉格外严寒。
江面水已结冰不再流动,水面下的鱼儿藏在梅花的倒影中,好像在嚼着梅花玩儿。
注释
嚼:咀嚼。
赏析
《题寒江钓雪图》是近代爱国诗僧释敬安的一首五绝,题写在《寒江钓雪图》上。
垂钓板桥东,雪压蓑衣冷”,直接交代渔翁垂钓的地点及外界的环境。“板桥”是柳诗中没有出现的意象,它容易令人联想到温庭筠的“人迹板桥霜”,为画面增加了几分寒意。次句“雪压蓑衣冷”是渔翁形象的勾画,他身着冰冷的蓑衣,不知何时,蓑衣上已积了厚厚的雪。
第三句承“冷”字再递进一层,“水不流”说明“江寒”已达结冰地步,所咏垂钓为冰钓无疑。这三句均未正面写到钓者,而钓者冒雪垂钓的执着神态,却已从各个侧面烘托出来,气氛显然不像柳诗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”那样孤寂压抑。结句“鱼嚼梅花影”是全诗的点睛之笔。着此一笔,全诗皆活,于严寒中透出生机、冷峻中透出禅味,神韵顿出,妙趣横生。此句从查慎行《题王文选浣花溪钓图小照》诗中“忽动绿玻璃,游鱼嚼花影”点化而来,与前三句接隼无痕,使寒江、飞雪、蓑衣、游鱼、梅影等种种形象浑然一体,把“钓雪”的意境升华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新境界,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垂钓的宁静画面,用简单却生动的语言传递出清冷孤寂的意境。
前两句"垂钓板桥东,雪压蓑衣冷"直接勾勒出画面:一位渔翁在木板桥东边垂钓,雪花堆积在蓑衣上,寒意逼人。这里用"压"字特别传神,既写出积雪的重量感,又暗示渔翁静立不动的状态。
后两句"江寒水不流,鱼嚼梅花影"更富诗意。天寒地冻,江水似乎都凝固了,但水下却暗藏生机——鱼儿在轻轻啄食映在水中的梅花倒影。这个"嚼"字用得巧妙,把鱼儿的动作和梅花的影子联系起来,让静止的画面突然有了灵动的趣味。
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: 1. 强烈的对比:严寒的环境与细微的生命活动形成反差 2. 动静结合:表面是凝固的冰雪世界,水下却有鱼儿游动 3. 虚实相生:实写渔翁垂钓,虚写鱼戏花影 4. 留白艺术:不直接写渔翁的心情,但通过环境描写让人感受到他的孤高淡泊
这种小诗就像一幅水墨画,用最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最丰富的意境,让读者在寒冷中感受到生命的灵动,在孤寂中体会到诗意的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