赣榆青口选青书院

地临齐鲁大区,愿诸生绍述儒林,广为上都培杞梓;
客是江淮男子,笑十载驰驱幕府,又来东海看涛山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对联诗写得很有气魄,展现了作者教书育人的抱负和人生感慨。

上联说的是选青书院的地理位置和办学理想: 1. 书院靠近山东(齐鲁)这片文化沃土,希望学生们能继承儒家传统 2. "上都培杞梓"用树木比喻人才,表达了要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愿望

下联转为抒发个人情怀: 1. 自称"江淮男子",点明自己是江苏一带的人 2. "笑十载"带着自嘲,说自己在外奔波十年做幕僚(类似现在的秘书工作) 3. 最后说如今来到东海边的赣榆,得以观赏山海风光,透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

全诗巧妙地将书院使命与个人经历结合: - 前半部分展现教育者的责任感,用"杞梓"这样的比喻让培养人才的目标更形象 - 后半部分通过"笑""看"等字眼,让严肃的教书生涯多了几分洒脱 - 地理元素(齐鲁、江淮、东海)的运用,使诗歌既有空间感又显大气

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历经沧桑后仍保持初心的态度,既有对教育的热忱,也有对人生的豁达。

张謇

张謇(一八五三—一九二六),字季直,号啬庵,南通人。光绪状元,授翰林院修撰,入民国,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,袁世凯政府中任农商总长。后辞职归里,兴办实业、教育。有《张謇日记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