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声慢 金通尹先生殁汉阳,赋此志哀
音沉楚水,愁聚吴云,朱弦一恸谁调。
老去悲秋,夕阳都在林梢。
楼头黄鹤何去,怅翰飞、陡失鸣皋。
春草句,料谢家诗梦,应有今宵。
廿载湖滨九宴,记髯翁言笑,光景非遥。
解佩贻珠,相思不阻江潮。
门墙桃李满树,引东风、绿到柔条。
才几日,怎商声、凄抵大招。
老去悲秋,夕阳都在林梢。
楼头黄鹤何去,怅翰飞、陡失鸣皋。
春草句,料谢家诗梦,应有今宵。
廿载湖滨九宴,记髯翁言笑,光景非遥。
解佩贻珠,相思不阻江潮。
门墙桃李满树,引东风、绿到柔条。
才几日,怎商声、凄抵大招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《声声慢》是作者为悼念金通尹先生而作的哀词,情感真挚深沉,读来令人动容。
上阕开篇就用"音沉楚水,愁聚吴云"营造出沉重的哀思氛围——先生的声音永远沉没在楚地江水中,而作者的愁绪像吴地的云一样堆积不散。"朱弦一恸谁调"用断弦比喻知音永逝,再无人能续弹。接着用"老去悲秋"和"夕阳林梢"的意象,暗示先生如同西沉的落日,生命走到了尽头。"黄鹤何去"的典故既点明先生逝于汉阳(武汉古有黄鹤楼),又暗喻先生仙逝。
下阕转入回忆。作者想起二十年来与先生在湖畔的九次欢宴,先生("髯翁")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。"解佩贻珠"用屈原的典故,表达虽然阴阳两隔,但思念之情不会被江水阻隔。后几句写先生桃李满天下("门墙桃李"),他的精神像春风一样继续滋养着后学。结尾"商声"(秋声)与"大招"(古代招魂曲)呼应,将悲痛推向高潮。
全词巧妙运用楚地典故(黄鹤、解佩等)和自然意象(秋水、夕阳、春风),将个人哀思与传统文化意象完美融合,既表达了深切的悼念,又展现了逝者崇高的精神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