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献章的作品,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、人生际遇的感慨,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。
1. 前两句:诗人说自己六年来徒劳无功地接受朝廷的俸禄,如今头发已白,历经两朝为官。这里透露出一种自嘲和无奈,觉得自己虽然身居官位,但并未真正有所建树。
2. 中间四句:诗人描绘了民间安居乐业的景象(“闾阎击壤”指百姓生活安乐),又提到史书记载又到了戊申年(表示时间流逝)。接着,他用生动的自然意象——阳光温暖、李花盛开、春风醉人、雏莺啼鸣——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。
3. 最后两句:诗人感叹,这样美好的景色是谁安排的呢?它属于自然,不属于任何人,即使到了江门(可能指他的家乡或隐居之地),也无法独占。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态,认为美景和时光都是自然的馈赠,人无法真正拥有。
整体来看,这首诗既有对仕途的淡淡自嘲,也有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,最终归于一种豁达的感悟:人生短暂,不如放下执念,享受当下的美好。
陈宪章
陈录,字宪章,以字行,号如隐居士,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传世作品有《万玉图》、《烟笼玉树图》、《梅花图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