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胥计部使饷蓟州便道还巴中
太仓门开冷云湿,赤囊刻闺风雨亟。
天子惊传索马价,马神夜向钱神泣。
铸金为马会销磨,马化为金足转多。
健儿无事日食马,马魂暗诉诸陵下。
此去脱巾难料之,向来悬磬谁为者。
火云烧海海骨露,中州千里无青树。
去京千里日萧条,使者流民共愁路。
怜君冒暑著征衣,犹喜輶轩得暂归。
爱君不忍强君酒,心与白日同西飞。
茫茫天地一徽敔,正恐余归君又出。
且凭传语慰乡人,矿税终须有停敕。
天子惊传索马价,马神夜向钱神泣。
铸金为马会销磨,马化为金足转多。
健儿无事日食马,马魂暗诉诸陵下。
此去脱巾难料之,向来悬磬谁为者。
火云烧海海骨露,中州千里无青树。
去京千里日萧条,使者流民共愁路。
怜君冒暑著征衣,犹喜輶轩得暂归。
爱君不忍强君酒,心与白日同西飞。
茫茫天地一徽敔,正恐余归君又出。
且凭传语慰乡人,矿税终须有停敕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明朝万历年间矿税横行、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,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对比,展现了百姓的苦难。
开头描写太仓(国家粮仓)门开,冷云湿重,暗示国家财政吃紧。风雨交加中,皇帝紧急征收马税,连马神都向钱神哭泣——用神话形象讽刺官府横征暴敛。接着用"马变金"的荒诞比喻:战马被榨取价值变成税金,而税吏却越来越富。士兵们无事可做,只能宰马充饥,战马的亡魂在皇陵下哀鸣,暗示军队衰败、国防空虚。
中间转向民生惨状:火云烧海(比喻酷暑干旱)让大地裸露,千里中原没有绿树。京城外千里萧条,税吏和逃荒的流民在同一条路上发愁。这里用"使者"(税吏)与"流民"同路的讽刺画面,展现社会矛盾的尖锐。
最后写诗人送别友人胥计部(税务官员),虽然同情他冒暑出差,但更庆幸他能暂时回乡。诗人不忍劝酒,因为心情沉重如西沉的太阳。结尾预言矿税终将停止,让友人带话安慰乡亲,在绝望中留有一丝希望。
全诗用马税代指万历年间臭名昭著的矿税,通过"马魂泣""海骨露"等触目惊心的意象,把抽象的社会危机具象化。税吏与流民同行的画面,揭示了"苛政猛于虎"的主题。最后看似安慰的结语,实则包含对朝廷的尖锐批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