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梅引 用白石翁格
帘钩风响玉珑玲。乱愁生。不堪听。剩有梅花,疏影伴窗棂。
无语卸妆无语坐,太忪惺,灯昏也、睡未曾。
檀奴归信欠分明。画楼深,霜气凝。雁儿解事,定飞去、代诉离情。
独自绣衾,寒拥度残更。懊恼月斜钟易动,一声声,才成梦,又打醒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在深夜里思念远方爱人的孤独心情,像一部细腻的微电影。
开篇用"帘钩被风吹得叮当作响"这个细节开场,声音本该清脆悦耳,但在愁绪满怀的女子耳中却格外刺耳。屋里只剩梅花的影子陪着她,这个意象既点明季节是寒冬,又暗示她像梅花一样孤独坚贞。
中间部分生动刻画她的失眠状态:卸了妆却坐立不安,灯都暗了还睡不着。这里"太忪惺"(太过清醒)这个词特别精准,把那种想睡又睡不着的烦躁感写活了。她怀疑爱人是不是变心了,觉得高楼里冷得像结霜,这些心理描写让思念变得具体可感。
最妙的是"让大雁替自己传话"这个想象,明明知道不可能,却还是忍不住这样想,这种孩子气的念头反而显得思念更真挚。独自裹着被子熬到天亮的描写,让每个有过失眠经历的人都能感同身受。
结尾堪称全词高潮:月亮西斜时,晨钟突然响起。每次刚要睡着就被钟声惊醒,这个细节把失眠的痛苦写得入木三分。就像我们快睡着时被闹钟惊醒的那种懊恼,但词中女子经历的是反复的希望与失望。
全词没有直接说"我多痛苦",而是通过风吹帘钩、梅花影子、反复惊醒这些具体场景,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种度秒如年的思念。这种用环境写心情的手法,就像现代电影用空镜头表达情绪一样高级。
黄燮清
黄燮清(1805~1864)晚清诗人、剧作家。原名宪清,字韵甫,号韵珊,又号吟香诗舫主人。浙江海盐武原镇人。道光十五年(1835)举人,后屡试不第,晚年始得宜都县令,调任松滋,未几卒。少工词曲,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。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,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,颇具特色。有《倚晴楼诗集》及《倚睛楼七种曲》传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