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峰庵
雅爱湖边寺,幽临水上峰。
暝烟含翡翠,秋宇净芙蓉。
鳌极驾来稳,鲸涛任自冲。
鸥盟隔浦屿,鹤立背岩松。
古洞烟萝合,飞梯石藓重。
檐牙妨过鸟,池面跃降龙。
僧定时闻磬,渔归远听钟。
少耽游览胜,老觉应酬慵。
已悟三乘妙,犹嫌百虑憧。
奇探元有意,幻住拟相从。
借榻挥谈柄,参禅竞舌锋。
还将一转语,持去问南宗。
暝烟含翡翠,秋宇净芙蓉。
鳌极驾来稳,鲸涛任自冲。
鸥盟隔浦屿,鹤立背岩松。
古洞烟萝合,飞梯石藓重。
檐牙妨过鸟,池面跃降龙。
僧定时闻磬,渔归远听钟。
少耽游览胜,老觉应酬慵。
已悟三乘妙,犹嫌百虑憧。
奇探元有意,幻住拟相从。
借榻挥谈柄,参禅竞舌锋。
还将一转语,持去问南宗。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隐于山水间的古寺,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感悟,展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禅意的追求。
开篇用"湖边寺""水上峰"勾勒出寺庙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清幽环境。傍晚的烟霭像翡翠般朦胧,秋日的天空澄净如芙蓉,用珠宝和花朵比喻自然景色,让画面既精致又鲜活。
中间部分用一系列生动的动态描写:巨龟般稳固的山势、汹涌的海浪、白鸥在沙洲结伴、孤鹤独立松间,形成动静对比。古洞被藤萝遮掩,长满青苔的石阶陡峭,屋檐尖得能挡住飞鸟,池中仿佛有龙跃出,这些充满想象力的细节让寺庙显得神秘而富有灵性。
诗人听到僧人敲磬、渔夫归航的钟声,从年轻时热衷游山玩水,到年老后厌倦应酬,展现人生阶段的转变。他虽已领悟佛理,却仍被俗世烦扰,这种矛盾心理非常真实。
最后写与僧人谈禅论道,用"舌锋"形容辩论的激烈,但最终决定带着禅机去请教更高深的智慧。这里的"南宗"指禅宗南派,暗示诗人对顿悟境界的向往。
全诗就像一组流动的山水画卷,既有对自然美景的陶醉,又有对心灵解脱的探索。诗人把修行比作"幻住"(暂居尘世),既享受山水之乐,又渴望超越世俗,这种既入世又出世的态度,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典型精神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