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画唐马

苜蓿含花草露班,奚奴扰扰出沙湾。
尘飞大夏三千里,泥满东风十二闲。
直内铜符初上缴,征西铁甲未东还。
可怜绝代贤王手,少画渔阳阿斝山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唐代骏马图的画面,同时借马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:

第一层是画面描写(前四句): 开头用"苜蓿含花"、"草露班"这些鲜活的自然景物,勾勒出春意盎然的背景。画中的马群正被马夫(奚奴)从沙湾赶出来,显得热闹非凡。"尘飞大夏"形容骏马奔驰的雄姿,扬起三千里尘土;"泥满东风"则展现马匹在春风中尽情撒欢后,十二个马厩都沾满泥土的生动场景。

第二层是历史联想(后四句): 诗人由画中的战马联想到历史。"铜符上缴"暗指和平时期兵权收回,"铁甲未还"又暗示边疆战事未平。通过这一收一战的对比,展现历史变迁中的矛盾状态。

第三层是情感升华: 最后诗人感叹:可惜画马的高手(贤王)只画了这些骏马,却没有画渔阳地区的阿斝山。这里的阿斝山可能象征边关要塞,暗含对历史战事的追忆。这种"画中有未画"的遗憾,让整首诗从单纯的咏画升华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。

全诗妙在将静态的画作写出动态的生命力,又通过马匹串联起古今时空,最后留下余韵悠长的思考。就像我们看一幅古画时,不仅欣赏画面本身,还会联想到画外的历史故事一样。

汤胤勣

汤胤勣,字公让,明开国重臣汤和曾孙,为诸生,工诗,负才使气。巡抚尚书周忱使作启事,即席具数万言。忱荐之朝。少保于谦召询古今将略及兵事,胤勣应对如响。累授锦衣千户。偕中书舍人赵荣通问英宗于沙漠,脱脱不花问中朝事,慷慨酬答不少屈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