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攀登高山时的所见所感,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超脱尘世的情怀。
前两句写攀登的艰难:抓着藤萝、踩着石阶往高耸的山上爬,每走十步台阶就有九处转弯,山路陡峭曲折。这里用"丹梯"(红色台阶)暗示山势险峻,像登天一样困难。
中间四句是山顶的奇观:夜晚在高山上能先看到日出(因为站得高),云雾深处的山洞里仿佛藏着雷声(可能是瀑布回声)。飞流的山泉像千丈白银从天而降,古老的桂花树带着露水散发出醉人香气。这些画面既有视觉冲击(银瀑、云雾),又有听觉(雷声)和嗅觉(桂香),全方位展现了山中的神奇景象。
最后两句是感悟:在这样的仙境里,人完全忘记了世俗的烦恼,心灵就像被洗净了一样平静。这里的"心虑成灰"不是消极的意思,而是形容杂念被净化,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。
全诗妙在把爬山的过程写成一场心灵洗礼——身体越疲惫(九折回),精神越超脱(忘尘土)。那些惊险的风景(藏雷、飞泉)最终都化作了内心的宁静,就像现代人通过户外运动释放压力一样,诗人也在自然中找到了精神归宿。
史监
(1434—1496)苏州府吴江人,字明古,号西村。于书无所不读,尤熟于史。论千载事,历历如见。对时事及时人言论,得于闻见者,勤于笔录。文章纪事有法。诗学魏晋。弘治、正德间,吴中高士首推沈周,史鉴次之。有《西村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