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双调】拨不断_九重天,二

九重天,二十年,龙楼凤阁都曾见。绿水青山任自然,旧时王谢堂前燕,再不复海棠庭院。

叹寒儒,谩读书,读书须索题桥柱。题柱虽乘驷马车,乘车谁买《长门赋》?且看了长安回去。

路旁碑,不知谁,春苔绿满无人祭。毕卓生前酒一杯,曹公身后坟三尺,不如醉了还醉。

怨离别,恨离别,君知君恨君休惹。红日如奔过隙驹,白头渐满杨花雪,一日一个渭城客舍。

孟襄阳,兴何狂!冻骑驴灞陵桥上,便纵有些梅花入梦香,到不如风雪销金帐,慢慢的浅斟低唱。

笑陶家,雪烹茶,就鹅毛瑞雪初成腊,见蝶翅寒梅正有花,怕羊羔美酒新添价,拖得人冷斋里闲话。

菊花开,正归来。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,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,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。哎!楚三闾休怪。

浙江亭,看潮生,潮来潮去原无定,惟有西山万古青。子陵一钓多高兴,闹中取静。

酒杯深,故人心,相逢且莫推辞饮。君若歌时我慢斟,屈原清死由他恁。醉和醒争甚?

瘦形骸,闷情怀,丹枫醉倒秋山色,黄菊雕残戏马台,白衣盼杀东篱客,你莫不子猷访戴?

布衣中,问英雄,王图霸业成何用!禾黎高低六代宫,楸梧远近千官冢,一场恶梦。

竞江山,为长安,张良放火连云栈,韩信独登拜将坛,霸王自刎乌江岸,再谁分楚汉。

子房鞋,买臣柴,屠沽乞食为僚宰,版筑躬耕有将才。古人尚自把天时待,只不如且酩子里胡捱。

莫独狂,祸难防,寻思乐毅非良将,直待齐邦扫地亡,火牛一战几乎丧,赶人休赶上。

立峰恋,脱簪冠。夕阳倒影松阴乱,太液澄虚月影宽,海风汗漫云霞断,醉眠时小童休唤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曲子像是一个看透世事的江湖老人在酒后吐露的人生感悟,通篇都在说一个道理:功名利禄都是浮云,不如活得自在。

开篇用"九重天,二十年"这种强烈对比,说自己在皇宫混了二十年,什么荣华富贵都见过,但最后发现还是绿水青山最实在。就像王谢豪门屋檐下的燕子,当年多风光,现在连海棠院子都找不到了。

接着吐槽读书人:你们寒窗苦读想学司马相如在桥柱题字扬名,就算真当了大官又怎样?现在谁还会像汉武帝那样花重金买《长门赋》?不如在长安转一圈就回家吧。这里用三个"题柱-乘车-买赋"的连锁句,把读书求功名的虚幻说得特别透彻。

中间几段像是醉汉在路边絮叨:你看那无名墓碑长满青苔,生前爱喝酒的毕卓、一代枭雄曹操,死后不过三尺坟头。整天怨天尤人有什么用?日子过得像快马跑过门缝那么快,转眼就白头了。

后面用几个历史人物继续说道理:孟浩然雪天骑驴找诗兴?不如在暖帐里喝酒唱歌。陶渊明雪水煮茶很风雅?其实是被酒价涨得只好喝清茶闲聊。说到最后连屈原投江都不劝了——人各有志,咱们喝酒别较真。

结尾最震撼:什么英雄霸业都是白忙活,六朝宫殿变农田,官员坟头长楸树,楚汉相争不过一场噩梦。张良烧栈道、韩信登坛拜将、项羽乌江自刎,现在谁还分得清谁是谁?倒不如像张良穿草鞋、朱买臣砍柴时那样,该干嘛干嘛,等着时来运转——不过等着也是白等,不如醉生梦死算了。

最后画风突然变美:站在山顶摘了官帽,看夕阳在松间碎成金光,看月亮在湖心晃成银片,任凭海风吹散云霞,醉倒在小童别来吵我——这才是人生真谛。

全篇像是一连串醉话,但句句扎心。用历史典故当镜子,照出功名利禄的虚妄;用自然景物当解药,给出逍遥自在的活法。最妙的是那种"老子什么都见过,现在只想喝酒"的透彻感,让人读着读着就放下了执念。

马致远

马致远(1250年-1321年),字千里,号东篱(一说字致远,晚号“东篱”),汉族,大都(今北京)人,另一说(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,号东篱,以示效陶渊明之志)。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、白朴等人,生年当在至元(始于1264)之前,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(1321—1324)之间,与关汉卿、郑光祖、白朴并称“元曲四大家”,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、散曲家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