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(定法师)告别京城返回四川的情景,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佛门清净的向往。
开篇用"凤城朝阳照红楼"的画面感,点出离别地点在长安皇家寺院,暗示法师地位尊贵。"公卿识惠休"说明这位法师德高望重,连达官贵人都敬重他。
中间四句用两组巧妙对比:法师讲经说法如春雨滋润万物("诗引棣华沾一雨"),携带佛经返回蜀地("经分贝叶向双流");后山猿猴在暮色中禅定("孤猿学定前山夕"),南飞大雁勾起离愁("远雁伤离几地秋"),既写实景又暗含禅意。
结尾用"碧云"象征佛法无边,提到两人曾有同游剡溪的约定,在依依惜别中透露出对清净修行的向往。全诗将离别之情与佛法意境自然融合,语言清新却意蕴深远。
杨巨源
唐代诗人。字景山,后改名巨济。河中(治所今山西永济)人。贞元五年(789)进士。初为张弘靖从事,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,迁虞部员外郎。出为凤翔少尹,复召授国子司业。长庆四年(824),辞官退休,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,食其禄终身。关于杨巨源生年,据方崧卿《韩集举正》考订。韩愈《送杨少尹序》作于长庆四年(824),序中述及杨有“年满七十”、“去归其乡”语。由此推断,杨当生于755年,卒年不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