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轩

君与我同好,数过我不穷。
对之酌绿酒,又为鸣丝桐。
作诗写此意,韵和霜间钟。
清篇与翠干,岁久日益秾。
惜哉嵇阮放,当世已不容。
吾侪有雅尚,千载挹高踪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志趣相投的朋友在竹林中饮酒、弹琴、作诗的雅致生活,表达了他们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。

前四句像一幅动态画:两个兴趣相投的朋友经常在竹林相聚,对着青翠的竹林饮酒,弹琴助兴。"数过我不穷"说明他们见面频繁,友情深厚。"绿酒"和"丝桐"(古琴)都是文人雅士的标配。

中间四句写创作之乐:他们对着竹林写诗,诗句的韵律和寺庙的钟声一样和谐。随着时间流逝,他们的诗篇像竹子一样越发青翠茂盛。这里用竹子比喻诗作,既贴切又新颖。

最后四句是情感升华:诗人感叹嵇康、阮籍这样的魏晋名士不被世俗所容,但自己和朋友继承了这种高雅情趣,跨越千年与古人精神相通。"千载挹高踪"是全诗点睛之笔,把一次普通的竹林聚会提升到追慕古贤的高度。

全诗妙在把简单的竹林聚会写得充满文人雅趣,通过"绿酒""丝桐""霜钟""翠竹"等意象,营造出清雅脱俗的意境。最打动人的是诗人那种"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"的精神追求,把朋友间的寻常聚会变成了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。

苏舜钦

苏舜钦(1008—1048)北宋诗人,字子美,开封(今属河南)人,曾祖父由梓州铜山(今四川中江)迁至开封(今属河南)。曾任县令、大理评事、集贤殿校理,监进奏院等职。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,为守旧派所恨,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,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,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。罢职闲居苏州。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,但不久就病故了。他与梅尧臣齐名,人称“梅苏”。有《苏学士文集》诗文集有《苏舜钦集》16卷,《四部丛刊》影清康熙刊本。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《苏舜钦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