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黄大书却寄

平居意兀兀,闭户忘饥困。
故人千里书,恻恻念餐饭。
祇因行路难,兼之别离远。
强学儿女词,慰我豪士恨。
自念秋涉冬,未免逐尘坌。
仅留半卷书,晨昏相缱绻。
古人心上血,积纸厚一寸。
郁为九光霞,吸之起疲顿。
吾乃今之愚,学古是其愿。
神追穷奥窔,目眯苦沈闷。
虽知力已竭,魂窘不敢遁。
光怪时自发,烛花作星喷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收到远方朋友来信后的感动和感慨,展现了读书人清贫却执着的精神世界。

开头四句像在拍生活vlog:平时宅家读书读到忘记吃饭,突然收到千里外老友来信,信里关心我"吃饭了没",瞬间破防。这里用"恻恻"这个叠词特别妙,就像现在人说"泪目了",把那种被惦记的温暖写得活灵活现。

中间部分像在发朋友圈动态:承认自己混得不好("逐尘坌"就是为生活奔波),但庆幸还有半卷书相伴。把古人的智慧比作"心上血"特别震撼,说这些文字像浓缩的九彩霞光,读着读着就能充电续命。这里用"吸之"这个动作超形象,就像现代人喝功能饮料提神。

后八句是深夜emo时间:自嘲是个"憨憨",明明读不懂硬要钻研古籍,眼睛看花了脑子转不动了也不放弃。最后两句超有画面感——突然灵光乍现时,烛花都像放烟花一样炸开。这个"喷"字用得绝,把灵感迸发的瞬间写成了特效大片。

全诗就像一封穿越时空的日记,让我们看到古代文青的日常:穷得吃土也要读书,收到朋友问候就感动哭,在古籍里死磕到头晕眼花,偶尔灵光一现又开心得像中奖。最打动人的是那种"明知很傻偏要坚持"的倔劲,像极了现代人熬夜追梦的样子。

何绍基

何绍基(1799-1873),晚清诗人、画家、书法家。字子贞,号东洲,别号东洲居士,晚号蝯叟。湖南道州(今道县)人。道光十六年进士。咸丰初简四川学政,曾典福建等乡试。历主山东泺源、长沙城南书院。通经史,精小学金石碑版。据《大戴记》考证《礼经》。书法初学颜真卿,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,尤长草书。有《惜道味斋经说》、《东洲草堂诗·文钞》、《说文段注驳正》等著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