忆明州皈依长老

太白峰前听法回,寒梅二十度花开。
何时七塔桥边寺,重礼明州布袋来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一位佛教长老的怀念,以及重游故地的渴望。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:

第一句"太白峰前听法回"——作者回忆当年在太白山(可能是宁波太白山)听长老讲佛法的情景。"听法回"三个字既说明当时虔诚学习的状态,又暗示如今已经离开。

第二句"寒梅二十度花开"——用梅花开了二十次,形象地说出已经过去二十年。梅花是佛教常用意象,既代表时光流逝,又暗含修行者坚韧的品格。

第三句"何时七塔桥边寺"——七塔寺是宁波著名古刹,作者用问句表达想重回寺庙的迫切心情。"桥边"这个细节让场景更具体可感。

最后"重礼明州布袋来"——"布袋"指弥勒佛(布袋和尚),"重礼"二字既表达对佛像的敬重,也暗含对长老的怀念。明州就是现在的宁波,点明地点。

全诗妙在: 1. 用"寒梅二十度"代替"二十年",既雅致又形象 2. 通过听法、礼佛的细节,展现深厚的佛学修养 3. 从回忆到期盼,情感自然流转 4. 地名、佛寺等真实元素,让怀旧之情更具体

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,既怀念过去的时光,又期待故地重游的心情。诗中梅花、佛寺这些意象,把这种普遍的人生感触表达得既含蓄又动人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