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调歌头 送苏伯城词

微雨歇烦暑,轻风迎晚凉。
携手伏波桥上,平水正苍茫。
千峰归鸟纵横,两岸飞花下上,恰好是斜阳。
把酒为君舞,君当倾几觞。
道路难,功业远,岁华忙。
莫负良天美景,终古恨空长。
先生玉府神仙,小子石城居士,烂醉两何妨。
阿真何处在,焚起紫猊香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与友人共饮的闲适画面,同时暗含对人生际遇的感慨。

上片写景:小雨驱散了闷热,晚风送来清凉。两人在伏波桥上远眺,水面苍茫开阔。归鸟在群峰间穿梭,两岸落花随风飘舞,夕阳正美。这时作者举杯起舞,劝朋友多喝几杯——这些画面充满动态美感,像一组电影镜头,把夏日傍晚的清凉惬意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下片抒情:先感叹人生道路艰难、功业难成、时光飞逝,但紧接着笔锋一转,说别辜负眼前良辰美景,否则只会留下遗憾。这里"先生"指对方,"小子"是作者自称,两人一个像天庭神仙般超脱,一个像隐居居士般闲散,索性痛快喝醉又何妨?最后突然问"阿真在哪里",要焚起名贵香料,给结尾增添了一丝缥缈仙气。

全词妙在两种情绪的巧妙融合:既有"及时行乐"的潇洒,又藏着对现实的无奈;写景时生机勃勃,抒情时洒脱中带着苦涩。就像我们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时,也会约好友看晚霞喝酒,既享受当下,又忍不住感叹生活不易。这种真实复杂的情感,让千年后的读者依然能产生共鸣。

邹智

邹智(1466—1491)字汝愚,号立斋,又号秋囦,四川合州(今重庆市合川)人。成化二十三年(1487)进士。熹宗天启初年,追谥“忠介”。十二岁能文,家贫,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。成化二十二年(1486)乡试第一,即有志擿奸发伏。曾上书明宪宗,建议亲贤良,疏宦官,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,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。邹智至广东,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,乃往受业,自此学益精深。弘治四年(1491)因病卒于官,年仅二十六岁。熹宗天启初年,追谥“忠介”。邹智诗文多发于至性,不加修饰。撰有《立斋遗文》五卷,《四库总目》传于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