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、向往自然的隐士形象,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。
首联"不爱纷华爱寂寥,松风竹月共萧萧"直接点明主题:不喜欢繁华热闹,偏爱独处的宁静。松树间的风声和竹林里的月光,这些自然景象陪伴着诗人,营造出清幽的氛围。
颔联"因随野鹤过三径,每对江鸥洗一瓢"用两个生动的画面展现隐逸生活:跟着野鹤走过乡间小路,对着江鸥用瓢取水。野鹤和江鸥都是自由自在的象征,体现了诗人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。
颈联"无复尘埃沾短褐,尚思烟水泛归桡"形成对比:一方面庆幸粗布衣服不再沾染尘世的污浊,另一方面又怀念在烟波浩渺中划船归去的闲适。"尘埃"暗喻世俗的烦扰,"烟水"代表理想的隐居环境。
尾联"道人肯与羲之友,飞锡重来莫待招"用典故表达期待:希望修道之人能像王羲之那样与自己交友,不必等待邀请就拄着锡杖再来相聚。这里透露出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。
全诗通过松竹、野鹤、江鸥等意象,构建出一个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。语言清新自然,没有刻意雕琢,却生动传达出淡泊名利、亲近自然的生活情趣。诗人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,融入日常所见的风物之中,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美。
朱长文
生卒年不详。江南诗人。德宗建中元年(780),在湖州,与皎然、裴澄同送梁肃归朝。事迹见《唐诗纪事》卷二八。《全唐诗》存诗6首,断句2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