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登楼远望时的孤独与感伤,通过秋天的景色和人物活动,传递出淡淡的愁绪和时光流逝的无奈。
前两句写登高时的情绪。诗人站在高处,忍不住流泪("汍澜"指流泪),因为满山的红叶映照着自己病弱的容颜,更添伤感。这里用红叶的艳丽反衬自己的憔悴,形成鲜明对比。
中间四句写看到的景象。远处层层叠叠的云山仿佛都承载着他的愁绪,秋风中的景色更添寒意。这时他看到两个人物:背着琴的隐士走向松林小径,吹着笛子的牧童躺在开满蓼花的河滩上。这两个画面一静一动,一个高雅一个质朴,但都透着闲适自在,与诗人的忧郁形成反差。
最后两句回到诗人自己。他独自倚靠着城楼,心中充满说不出的愁思,看着夕阳西沉、河水东流。这两个自然现象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,而"水东还"又暗示着循环往复,让愁绪更显绵长。
全诗用秋天典型的景物(红叶、云山、蓼滩)和人物(隐士、牧童)构建出一个萧瑟而富有诗意的画面,通过对比手法,突出了诗人病中独处的孤寂感。最后用夕阳流水作结,将个人情感融入广阔的自然时空,让这份愁绪显得既深沉又悠远。
刘兼
刘兼,[约公元九六0年前后在世](即约周末宋初间前后在世)字不详,长安人,官荣州刺史。兼著有诗一卷,(《全唐诗》)传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