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海霜天暮,辞韬野草乾。
俊通司隶职,严奉武夫官。
眼恶藏蜂(一作锋)在,心粗逐物殚。
近来脂腻足,驱遣不妨难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是一首以鹰为主题的诗词。让我们逐句分析:

1. “越海霜天暮,辞韬野草乾。” 这句描述了鹰在霜天之际飞越海洋,背景是干枯的野草地。描绘出鹰在广阔的自然环境中自由翱翔的形象。

2. “俊通司隶职,严奉武夫官。” 这里用“司隶”和“武夫”来比喻鹰的勇猛和刚毅。鹰作为猛禽,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攻击力,被视为勇猛和威严的象征。

3. “眼恶藏锋在,心粗逐物殚。” 描述了鹰的眼神犀利,隐藏着锐利的锋芒,以及它心思粗犷,专注于追逐目标的特点。这里的“心粗”并不是贬义词,而是强调鹰在捕猎时的专注和决心。

4. “近来脂腻足,驱遣不妨难。” 最后一句描绘了鹰的丰满体态,意味着它储备了足够的能量。即便面临困难,它也有足够的实力和勇气去应对。“驱遣不妨难”表达的是鹰不畏困难,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。

整体而言,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鹰的形象,展现了其勇猛、自由、专注和坚韧的品质。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描绘,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鹰的力量和魅力。诗词整体上深入浅出,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就能理解其含义和精髓。

罗隐

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