赐第登楼

桃李漫山不是春,纷纷蜂蝶趁游人。
梅花已带春归了,分付垂杨浥露尘。

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
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,语言清新自然,情感含蓄动人。

前两句"桃李漫山不是春,纷纷蜂蝶趁游人"看似矛盾——明明满山桃李花开,却说"不是春"。这里诗人想表达:虽然眼前繁花似锦,但这已是春天的尾声,盛景中暗含凋零。蜂蝶围着游人飞舞,更突显春光的短暂易逝。

后两句"梅花已带春归了,分付垂杨浥露尘"点明主旨:最早报春的梅花已经凋谢,仿佛把春天也带走了。诗人用拟人手法,说梅花临走前还嘱咐垂杨用露水洗净尘土,为春天送行。这个想象既美好又带着淡淡伤感。

全诗通过桃李、蜂蝶、梅花、垂杨等意象,用"不是春""春归了"等含蓄表达,传递出对春光流逝的惋惜。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,让读者感受到那份对春天的不舍,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含蓄美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敏感。

郑清之

郑清之(1176—1251)南宋大臣。初名燮,字德源、文叔,别号安晚,庆元道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嘉泰二年进士及第。历官光禄大夫,左、右丞相,太傅,卫国公(齐国公)等。淳祐末年,元兵大举侵宋,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,未能实施,而后退仕隐居,諡忠定,著有《安晚集》六十卷。

0